1928年,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枪炮日渐普及。一些少林弟子加入了军阀的部队,想通过武功建立功业,最后却为少林寺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在长达1500年的历史中,少林寺遭遇过很多次劫难。封建时代,每逢一个朝代没落,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减弱,民不聊生,少林寺就很难独善其身。少林武术很难抵挡“山贼”的骚扰,如果碰到大规模的流寇,寺里的僧众往往会逃散,建筑被毁,也是常有的事。
在所有的劫难中,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或许是最严重的一次。
恒林种下祸根
民国初年,少林寺有僧众200多人,土地1370余亩,但是,迫于当时形势,少林寺仍日趋衰落,度日艰难。军阀混战,土匪肆虐,当时的恒林和尚为保护少林寺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因此种下了祸根。
恒林(1865-1923),武艺高强,民国初年,由于政府很弱,无暇顾及少林寺,就任命他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属于地方民团性质,恒林只好购置枪械,训练僧兵,以备不虞。
这实际上是少林武僧的武装化,从练武术到操枪械,实力当然是大大增强,对抗小股土匪是绰绰有余,但是如果卷入大规模军事冲突,就非常危险了。
1920年,豫西大旱,土匪横行,恒林在登封县城、白玉沟等地与土匪激战数十次,打落“肉票”多人,这些战斗缴获的枪支弹药,都运回少林寺储存。
恒林因为善战而威名远播,土匪不敢来战,也为少林寺周边地区争取了一小段和平日子,民国河南省政府主席张凤台授予恒林奖状、奖章,并对少林寺送匾以示谢意。
1923年,恒林病逝,第二年,附近有300民众捐资为他立碑。
恒林死后,他的弟子妙兴接替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职务。恒林还有一个徒弟叫樊钟秀,也是一个奇人。妙兴和樊钟秀,最终让少林寺陷入一场大劫。
樊钟秀倒向吴佩孚
樊钟秀原名铎,别号醒民,河南宝丰人。少年时代即进少林寺,拜在恒林方丈门下学习武艺。
清末河南土匪横行,学习武艺是当地人们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手段。稍后,樊家为避匪患迁到陕北洛川。陕北从清末左宗棠西征之后,迭经战事,人烟稀少,豫西人民多有迁徙至此。
樊钟秀身怀武艺,年轻气盛,因练民团成为新移民中的头目,得到陕西督军陆建章的赏识,他又团结陕西豫籍军人会党,与靖国军合作,独树一帜,号为靖国二军,护法成功,樊钟秀声名鹊起,孙中山先生招他到广州,亲自嘉奖他,并委任为建国豫军总司令。
北伐之中,建国豫军是革命同盟者,与国民联军的石友三部,本是战友。冯玉祥由陕入豫,率先派人和樊钟秀联系,意在收编。
那时候的冯玉祥,挟武力逼退三任北洋总统,且占有陕、甘、豫大部分地盘,又新从苏联归来,获得了大量武器补充,兵强马壮,有雄兵40万,而樊钟秀虽然领有建国豫军的招牌,所属皆陕北豫西的河南老乡,人马不过万人。
但樊钟秀自恃是靖国功臣,建国豫军的招牌又是中山先生亲赐,无意归附,最终,这种意气之争让他倒向了军阀吴佩孚。所以建国豫军和冯玉祥国民联军石友三部,首先围绕着豫西宛洛的归属,弹矢相向了。
另一个关键人物妙兴
妙兴(1891-1927),家境贫寒,8岁就到少林寺拜恒林为师,苦练武艺,人送外号“金罗汉”。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师长张玉山到登封,想收编陈青云、任应岐的部队。这时,樊钟秀在张玉山手下做团长,他路过少林寺,看到大雄宝殿残破,便承诺修缮,因为军务繁忙,他先捐了400元购买物资,少林寺的人对他很有好感。
1923年,吴佩孚受命为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张玉山奉命在河南招兵买马,似乎有某种必然性,他发现了妙兴。妙兴武功高强,更重要的是有人有枪,妙兴成为张玉山麾下第一旅第一团团长,正式加入了吴佩孚的军事集团。
1926年,广州革命军开始北伐,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参加革命军。吴佩孚联合张作霖,攻打冯玉祥,但是被冯和北伐军击败。
1927年,冯玉祥占领西安,配合北伐军攻打河南,妙兴所在的吴佩孚手下第一团,奉命调往郑州,又转战舞阳,3月6日,在与冯玉祥的部队交战时身亡,年仅37岁,妙兴的遗体由弟子运回少林寺,葬于寺东北的山坡上。
1928年火烧少林
那时候北伐战争炮火刚熄,石友三部作为西北军驻防宛洛,并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石友三属于冯玉祥国民联军编制。在河南,它的主要敌人是直系吴佩孚部队,奉系张昌宗部,以及在冯玉祥和吴佩孚之间摇摆不定的镇嵩军。
若要对比兵力,樊钟秀本不足与石友三抗衡。石友三国民联军第五路,人马近6万,久经沙场,而且又刚刚战胜奉军,锐气不可当,连冯玉祥对石部的骄兵都萦执乏术。樊部兵马不过万人,除了骨干之外,多数还是新招的豫西土匪。那么樊钟秀为什么要以卵击石呢?
在樊钟秀看来,他资格很老,不但石友三不配作为他的对手,即使冯玉祥、蒋介石也算是后生小子。
除此之外,樊钟秀还有地利之便。樊钟秀的部下,多半出身豫西深山,他们本无特别的宗旨,当兵或者为匪,全凭利害形势决定;至于民团,樊钟秀的师父——少林方丈恒林,就是登封地方民团的团总,恒林死后,继任的妙兴、妙全都是樊钟秀的师弟,在地方民团中更有莫大影响力。
1928年3月,樊钟秀与石友三开战之前,樊钟秀把指挥部驻扎在少林寺内,此处久为地方武力的中心,通讯和指挥皆方便顺畅,更可以得到民团的协调合作,自然是理想的司令部了。
在少林寺方面而言,樊钟秀既出本门,又是能够在全国政治军事舞台上叫得响的人物,能引为护法,光大宗门,当然再好不过了。
占尽了地利的樊钟秀,尽管有民团的协助,也不是石友三的对手。除了众寡不敌之外,关键的因素是石友三部队武器精良,都是从苏联新运回的枪炮。樊钟秀部队的装备,多系汉阳造和土制枪炮,根本不是对手。
双方激战正酣,少林寺僧在嵩山之南十八盘借助地势阻击石友三部,樊钟秀退往嵩县深山。
3月15日,得胜的石友三进驻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的指挥部,纵火焚烧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苏明启旅,命军士抬煤油至少林寺中,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重要建筑,都陷入火海之中,大火烧了40天,只剩下几根石柱遥望苍天。
1936年,蒋介石到少林寺参观,随行的登封县长毛汝采向他介绍了少林寺被烧的事情,蒋介石说:“石友三也够坏了!”——这话耐人寻味,因为有证据表明,石友三虽然也算是国民革命军出身,但始终摇摆在各种势力之间,最终被蒋介石派人除去。
1928年少林寺的大火,可以理解为少林寺的一次转折。单个人的武术再强大,也不是现代枪炮的对手,在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人命如草芥,少林僧众也不能例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60018.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