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丝”文化盛行的当下,出身贵族,娶了白富美老婆,天赋异禀的项羽会让人产生距离感。相反,出身低微,大腿长了72颗黑痣,贪杯好色,喝酒赖账的刘邦,一身匪气两袖浊风,让人很有亲切感。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不可谓不是一个大人物。然而在很多时候,他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楚汉相争一场,后世传颂的是他的手下败将,那个叫西楚霸王的人;打下了天下,出彩的是张良、韩信这些部下;开启了大汉王朝,后人论起雄才大略会提到征匈奴的汉武帝,论起知名度还有卖草鞋的刘备;就算在他自己家里,堂堂开国皇帝也是个“妻管严”,老婆权倾朝野。历史上的刘邦,总逃不开流氓习气、背信弃义、“二流子”等负面评价。那他是怎样一步步得到了如今相对公正的评价呢?
一、1950年代以前 流氓刘邦:因对手太光辉,多年难翻身
历史背景:《史记》定调,项羽的光芒大过刘邦
刘邦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最初来源可能是《史记》。司马迁写作《史记》是汉武帝年间的事,按说对当朝皇帝的先祖应该怀着非常敬仰的心情,起码也应该从安全角度考虑而美言一番。这在史家里也不罕见,例如晋朝的陈寿著《三国志》时,就把曹操的功绩狠狠夸了一番。而晋朝不过是承袭曹魏,汉高祖刘邦可是汉武帝刘彻的亲曾祖父。那么司马迁是怎么写的呢?
首先看称谓。众所周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以刘邦胜利,项羽自杀而告终。而历史著作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在《史记》里,有两个没当过帝王的人也位列本纪之中,他们分别是刘邦的对手??项羽,以及刘邦的老婆??吕雉。
从刘邦塑像中,依稀能够看到他的行为做派。比如上图中手持酒杯的形象,如果配一句文字,可能是“兄弟们,走一个”之类的。
明明只有一个皇帝在任,司马迁一下子写出三篇本纪来,客观上对刘邦的一番作为进行了“注水”。当然,这种做法可以解释为项羽曾有一段时间是真正的天下共主,有如同皇帝般的影响力;吕后在刘邦死后是有实无名的皇帝。但毕竟他们并没真正有皇帝的名分,而却有本纪的地位,尤其是把和刘邦厮杀多年的对手项羽写进本纪,排位还在刘邦之前(《史记》中《项羽本纪》是第七卷,《高祖本纪》在其后,是第八卷)。
其次看文本。《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有明显的悲悯之情。垓下之围霸王别姬一段写得荡气回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颇有英雄气短、壮志未酬之感。后世对项羽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史记》的精彩描写。
另一篇《高祖本纪》同样精彩,对刘邦市井流氓的一面也没有回避:“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当泗水的亭长时,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他还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负、王媪的酒肆赊酒喝,醉了就睡。)
公允地说,司马迁对项羽、刘邦的描写都是相对客观的,把他们俩放在相同的地位上。但是作为大汉子民,这种平等显示了他的胆量。而每个历史人物能被人记住的只有几个闪光点,所以在大众心里,记住的是破釜沉舟、英雄美人的西楚霸王,而淡忘掉残暴嗜杀的项羽;记住的是踹掉孩子独自逃跑,鸿门宴装拉肚子逃跑的猥琐二流子刘邦,而忘却了开创大汉王朝的汉高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07879.html
相关阅读:汉高祖刘邦的后宫:吕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争宠
汉文帝:史上最“小气”的皇帝
公孙敖怎么死的:四次为将的公孙敖因何被腰斩
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
刘邦异姓王有几位 异姓王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