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
西汉时期,诸侯王势力坐大,汉景帝削藩(和平硬干)不成,酿成七王之乱,幸好武力平叛(流血硬干)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汉武帝上台后,采取"推恩令"策略,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制改成所有儿子一起瓜分诸侯国制度。
若按嫡长子继承制,除了嫡长子能够继承诸侯王的一切外,其他所有嫡庶儿子都只能分得象征性的封赏,得不到尺寸之地。
所以"推恩令"颇有利益均沾的意思,把原该诸侯王的嫡长子一个人得到的好处,拿来分给诸侯的所有儿子。就连诸侯王也觉得这样不错,自己的领地没有减少,都在自己儿子的手上,而且那些原来没有编制的儿子也都混上了编制。
于是汉中央就借着"推恩令"这无本买卖瞬间瓦解了诸侯国内的凝聚力,诸侯王的嫡长子们独力难支,无力回天,眼看着一个个原本"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最后"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变成了几百个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的列侯国。
推恩令
(阴谋)数年后,当汉武帝借"酎金事件(阴谋)削减、废除了一百零六个诸侯国、列侯国时,已经没有一个诸侯敢跳出来放个屁了……土耳其禁戴面纱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非常渴望抛弃土耳其社会戴面纱的习惯,使其具有现代气息。
那么,一般人可能就会简单的禁止佩戴面纱。但是那会以强烈的负面反响而告终以及铺天盖地的抵制。凯末尔运用横向思维进行思考,他规定妓女必须佩戴面纱。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1]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她)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围魏救赵的精华是后招,是伏击,是打援,变化出围点打援。
政治方面的埋伏:就算围魏打不下来,但是国君在里面啊,庞涓不救,先打败赵国才回师解围的话,就算解围了,魏国的国君还会信任庞涓吗?以后庞涓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国君对他的猜疑,死在自己国君手里了。所以无论如何,庞涓都没有好果子吃。故(李德胜)太祖曰:"围魏救赵,千古奇谋"。
降落伞检验制度
战时候美国工厂生产的降落伞总是不能保证良品率,总会有几个出问题,怎么治理也治理不好,工厂扯皮,降落伞这玩意也不能一个一个打开检查(开过就报废了),后来军方换了个政策,每一批降落伞随机抽出几个,让厂方代表带上去亲自跳下来,只要没事就合格。从此以后,质量再也没出过问题。
普鲁士的土豆推广
普鲁士的弗雷德里克大帝一度非常希望,德国人接受土豆,食用土豆。因为他认为,如果有小麦和土豆这两种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可以减少面包价格的动荡。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发生饥荒的风险,因为有两种作物可以依靠,而不是一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03668.html
相关阅读: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