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在中山大学时曾受到校长戴季陶和校务委员朱家骅的重用。但由于家在北平,他工作起来总不安心。一次,顾颉刚在南京遇到中大校长戴季陶,就向对方辞职。戴季陶极力挽留,他对顾颉刚说:“我们这辈人,像树木一样,只能斫了当柴烧了。我们不肯被烧,则比我们矮小的树木就不能免了。只要烧了我们,使得现在矮小的树木都能成长,这就是好事。”
顾颉刚听了这番话很感动:“因为我自己学问虽浅薄,但我懂得我们要研究学问应采取何种方法,研究一种学问应取哪几种常识,在这举国兴办大学而大学教授大都不悦学或自己有了某种学问即排斥他种学问之时,我如能多留中大数年,必可使君增高些知识热,能作专门的研究而又能宽容他种学问,如此,我自己虽毁弃了而能使诸君成就,亦属得失相抵。”于是,顾颉刚又收回了辞呈。
可是,一到北平,顾颉刚就忘了自己对戴季陶的承诺,死活不肯回中大去了。“一到北平旧宅,开了我的书箱,理了我的旧稿,我实在不忍再走了。诸君,这不是我的自私自利,甘于和你们分离,只因北平的许多东西是我的精神所寄托的,我失去了三年的灵魂到这时又找着了,我如何舍得把它丢掉呢?”
顾颉刚这番辩白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所谓“精神寄托”,所谓“失去了三年的灵魂到这时又找着了”,不过是动听的托词罢了,说白了就是不愿“斫了当柴烧”,不愿离开北平舒适的窝。当然,顾颉刚有选择的自由,但他如此朝三暮四,既对不起戴季陶,也会让别人对他产生信任危机。孔子说,人无信不立,顾颉刚如此随便承诺,又随便毁约,别人怎么会相信他呢?
顾颉刚在其《自传》中曾说:“我一生中第一次碰到的大钉子是鲁迅对我的过不去。”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和他顾颉刚“过不去”呢?顾颉刚女儿顾潮在《历劫终教志不灰》有过两种推测。
背后造鲁迅的谣,当面拍鲁迅的马
1926年,陈源在报刊上撰文,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鲁迅于当年2月1日发表《不是信》,对陈源作了有力反击:“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99640.html
相关阅读: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