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是什么样的船?
太平轮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输货轮,载重量两千零五十吨。自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四日,中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个月七千美元的租金,向太平船坞公司租来,开始航行于上海、基隆间。当时“二战”结束,台湾重归中华民国政府领土,大陆各商埠往来基隆、高雄间,客船、货船热络往返,据早年基隆港务资料记载,一天即有近五十艘定期航班从上海、舟山群岛、温州、广州、福州、厦门等地,往返基隆港。
中联公司当年已有两艘定期船只往返上海、基隆。一是华联轮,为一九○七年由澳大利亚制造的商船;另一艘安联轮为加拿大制造的商船。太平轮从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五日启航,投入上海与基隆间,到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最后一班,共计行驶了三十五个航班。
太平轮分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初期投入营运是作为交通船,船上旅客大半是来往两岸的商贾、眷属、游客、转进台湾的公务人员等。但是在同年秋日过后,因为国共内战情势紧张,当时固定行驶上海、基隆间的中兴轮、太平轮、华联轮,因为航班往返多,船只吨数大,往往是大家的首选,随着时局动荡,此时就成了逃难船。
电影剧照
一九四八年秋天起,大量从大陆各省涌入上海的平民百姓,替代了早先到台湾的商旅来客,举家南移的逃亡潮浮现。据中联企业公司第一班到最后一班船的记录得知,从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十月二十六日之间是停驶的,“奉港口司令部出军差,由基隆运国军至青岛,再由青岛驶向烟台运国军至青岛,驶向葫芦岛装国军及军需到天津,由天津装伤兵运沪”。
由这样的记载推论,当辽沈战役激战时,太平轮肩负了运送伤兵与补给军备的重任;回到正式航线时,两岸局势丕变:十一月二日大势已去,四十七万国民党大军被歼灭,东北重镇相继失守,不到两个月的战火狂烧,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从东北一路南下的共军,在林彪领军下,气势如虹;逃亡潮涌现,从各港口开出的定期客轮,开始挤入军公教人员及其眷属、南迁的平民百姓。抗战八年的苦难尚未远离,国共内战的纠缠如影随形,像乌云漫过天际;嗅觉敏捷的商贾,前仆后继,传递着台湾似宝岛的讯息,平日往来的交通船就更热络了。
当时往返上海与台湾的,还有中兴轮船公司的十几艘海洋船,如中兴轮、景兴轮、昌兴轮等十数条大船,以及海鹰轮船公司行驶上海、基隆、高雄的海鹰号、海牛号、海羊号、海马号、海球号;平安轮船公司、复兴航业、中国航运等船公司,都曾在国共内战时,被拨调为军用船或是运输船;在当年拥有最大吨数的京胜、互胜等船,都是在上海与台湾间活跃的商旅船班。这些船公司的规模,当年都远超过中联企业公司。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战胜的共军挟着胜利的果实,往各地进攻,大陆各省的共军士气大振,捷报频传。大陆各省多已骚动,军公教人员在光复后逐次到了台湾,家眷随即南迁;在辽沈战役之后,大量的移民潮往南方港口聚集,开始了一波波颠沛流离的岁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多本口述史中,都详细记载了当时各地公教人员家眷或随着亲朋好友到台湾之人的逃难史实,及惨痛的流亡记忆:有人坐着火车,从北方一路南逃,车厢内满满是人,挤火车时连车顶也都是人,得抓着栏杆爬上去,爬不上去的时候,是先生把太太抱起来往上丢。
有人在兵荒马乱之际,搭着小艇分批到外海上船,上船后大家坐在甲板上,人很多,想躺下来都没办法,全部挤坐在一起;如果想要上厕所,还得从别人的脚与脚的间隙,小心地插足过去。
有人坐在船上,没有栖身处,就在过道边一角窝着。风浪大,船摇晃得厉害,每个人都吐得七荤八素;有些船舱还会进水,一些人就得了风寒。也有人在船上生产,小孩一出生就死了,只好用军毯一包便往海里扔。
六十年前最关键的一战——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到次年一月十日,历时六十六天,惊天动地的淮海战役,打得无日无夜,国共双方有将近一百四十万人的正规部队投入战斗,加上动员的民兵,参与战争的人数高达六百万人以上,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内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45561.html
相关阅读: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