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光绪比慈禧早死一天有何内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驾崩。第2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断了气。两位冤家似的人物死的事件竟然如此相近,是巧合,还是另有内幕?

光绪皇帝载?生于1871年8月14日,卒于1908年11月14日,在位34年,享年38岁。载?是醇亲王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外甥、内侄。登基时只有四岁,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16岁时亲政。亲政时间内试图改革,任用康有为变法维新,最终不敌守旧派及其后台慈禧太后,被软禁瀛台,整整过了10年的幽禁生活。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驾崩。第2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断了气。37岁的光绪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仅隔一天,两位冤家似的人物死的事件竟然如此相近,是巧合,还是另有内幕?
  
有人认为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光绪皇帝。在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以及徐珂编写的《清稗类钞》中就是持这种观点。光绪皇帝从小就在慈禧的淫威下长大。据《满清野史记载》:光绪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整天吃的也是一些“久熟干冷”的馔品,有些食物甚至都“半已腐臭。”有时候光绪皇帝想要御膳房换一些可口的饭菜,慈禧就“辄以俭德责之”。光绪长大之后,也没有什么自由,虽然名义上是个皇帝,但实际上朝政都把持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自己根本不能做主。甲午战争之后,光绪皇帝在亲信大臣的支持下具有了一定了实力,于是宫廷之中便出现了所谓的“帝党”和“后党”之争。戊戌变法时期,两党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罢黜了支持光绪皇帝的官员。自己重新独揽起朝廷大权。此后,慈禧太后一度想废掉被囚的光绪皇帝,连继位的人选都选好了,只因为外国人不支持。慈禧太后怕引起外国干涉才将此事作罢。但对被囚禁的光绪皇帝她则是百般凌辱折磨,致使光绪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慈禧在临死之前,自知自己将要不行了,害怕光绪帝在她死会重掌朝政。于是,便令下诏安排好嗣君后,派人将光绪帝害死。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莲英而不是慈禧而害死了光绪。据《清室外记》记载:“皇帝宾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人无由详知,惟藏于李莲英辈之心中。关于太后、皇帝同时而崩,北京城中,言人人殊,然欲查其原因,则实毫无线索。但日处忧城之中帝,一旦再操大柄,自为李莲英辈之不利。可以断言,当日颐和园中之事,或为太后所不及知者。据当时目击者论之,此亦情势所可有。”也就是说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狗仗主势,经常中伤和作弄光绪帝。他们怕在西太后死后光绪再操权柄,会不利于他们,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西太后将死之前,先将光绪帝害死。这一说法同时为英国人普兰德所著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所写的《瀛台泣血记》等书所认同。德龄以亲身的经历认定光绪皇帝就是被李莲英害死的。她的书中写道:“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和自己算帐,不如让自己先下手的好。经过几度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近来奴婢听许多人说,万岁爷的身子很不好”……“奴婢愿意瞧瞧他看,或者可以使他的身体好起来。”……就在李莲英说过这一番话的第二天,光绪便好端端地也害起很厉害的病来。……只有光绪自己心里是明白的,他料定必是给李莲英在饮食里下了毒,存心要谋杀他。”

末代皇帝溥仪则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说是袁世凯毒死了光绪皇帝。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重新掌权,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便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这种说法,在当时宫内太监中间流传很广,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记载了这一说法:说“光绪皇帝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按照常例,皇帝的病,每天太医开的药方都要分抄给内务府大臣们每人一份,如果是重病还要给每位军机大臣一份。据内务府某大臣的一位后人告诉我光绪皇帝死前得的不过是一般的感冒,他看过那些药方,脉案极为平常,加之有人前一天还看到他和好人一样站在屋里说话,所以当人们听到光绪病重的消息时都很惊异。更奇怪的是,病重消息传出不过两个时辰,就听说已经“晏驾”了。”由此可见,溥仪认为是袁世凯毒死了光绪帝。
  
上面的这些说法,都认为光绪帝是被人害死的。但最近,有人根据宫廷档案的记载,对光绪皇帝的死因进行了研究。最后竟然惊奇的发现光绪皇帝有可能是死于遗精过度。
  
学者们通过分析档案馆所藏的清宫脉案中光绪皇帝的病案,发现光绪皇帝自幼多病,且有长期遗精病史,身体素质甚差。光绪帝自己所写的“病原”中也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其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腰腿肩背沉……此病亦有十二、三年矣”。光绪帝成年以后,依然是经常的生病,据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日的“脉案”记载:“皇上脉息左寸关沉弦稍数,右寸关沉滑而数,两尺细弱,沉取尤甚。面色青黄而滞,左鼻孔内肿痛渐消,干燥稍减,时或涕见黑丝。……进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欠佳,肢体倦怠。……下部潮湿寒凉,大便燥结,小水频数,时或艰啬不利等症。本由禀赋虚弱,心脾欠虚,肝阴不足,虚火上浮,炎及肺金,木燥风生而动胃火使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御医曹元恒在《脉案》中写到: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十分严重。看来光绪皇帝的病并非是一日所得,而是从小就留下了病根子,并逐渐的变得越来越严重。据曾经为光绪皇帝看过病的江苏名医杜钟骏说:“我此次进京,满以为能够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 由此可见,其实医生们早就料定光绪的病早已是不治之症。并非是野史上所说的光绪帝平时没有得病的迹象,突然暴死。按照脉案的记载,光绪皇帝应该是久病而死。他和慈禧太后先后而死,并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只不过是历史的巧合而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16564.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