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援朝十五军军长披露上甘岭不败之谜:有七大隐情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上甘岭战役,无论在亲历者的讲述中,还是在战史专家的笔下,都是一场举世闻名的极其残酷的战役。志愿军英雄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的壮举在这里成为普遍现象,高度表现了志愿军将士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烈焰的敢于作战、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和顽强作风。秦基伟将军写道:“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在我方,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的淮海战役”;而在敌方,上甘岭成了“联合国军”的“伤心岭”。那么,我胜敌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半个小时后,美第八集团军第七师和配属的韩二师的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炸弹500枚。阵地上空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开始了。

对于这场战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志在必得。狂妄至极的范弗里特原计划只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时间、伤亡200人便拿下上甘岭。然而,经过43天的激烈争夺,“联合国军”付出了25000余人的伤亡,也未能占领这两个小小的阵地。11月16日,美联社悲哀地宣布:“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上甘岭)是打败了。”11月25日,“联合国军”已无力再发动进攻,其“金化攻势”被我军彻底粉碎。上甘岭成了“联合国军”的“伤心岭”。

这次战役的策动者范佛里特后来公开承认:这次作战是“战争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到重大的损失”。“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则写道:“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之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与此相对照,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则霸气十足地说:“上甘岭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给敌人以沉重的军事打击。美七师、韩二师均被我打残废了。”

秦基伟将军留有一部回忆录,其中有专门章节总结上甘岭战役。由于秦基伟是上甘岭战役中国军队的主将,因此,他对此问题的认识无疑比其他人更深刻,更全面,他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更能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

秦基伟对上甘岭战役有一总体的评价,他写道: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它由高地之争最终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战役,由最初的营、连战斗,磁石般地吸引双方力量,最后我十五军全军投入,并加强了十二军部分部队;敌人方面参战总兵力6万人以上,可见该战役牵引力之大。战役刚刚开始时,朝鲜其他战场上还有一些战斗,等上甘岭战役进入高潮,其他战斗几乎都告暂停,上甘岭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末梢,动一动,痛全身,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这片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后有人说上甘岭战役是“在小山头上打大仗”,是“朝鲜战场的淮海战役”,这些话是有一定根据的。

关于该战役取胜的原因,秦基伟总结了以下七个方面:

一、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主席英明的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经过第一、二、三次战役的战略进攻,又经历了第四次战役的积极防御,在与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的反复较量中,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的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准备长期作战的思想更加明确,并提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祝贺志愿军出国两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说过这样一段话:“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予全部和大部歼灭的打击,然后在敌人向我军举行反击的时机,又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重大的杀伤;然后依情况,对于被我攻克的据点,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弃之,保持自己的主动,准备以后的反击。”又说:“此种作战方法,继续进行下去,必能致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方法结束朝鲜战争。”

这是毛泽东对志愿军所进行的持久阵地战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他还有个通俗的说法:“零敲牛皮糖”。实践证明,这是“致敌死命”的一个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并取得胜利。因此,总结取胜的原因,秦基伟首先归功于毛泽东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领导。他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主席英明的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五次战役后,我们落实毛主席的指示“零敲牛皮糖”,不断地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争取时间。毛主席的这个指示通过实践证明是很英明的,特别是在1952年以后,朝鲜战场上不断成排、成连、成营的歼灭敌人,不仅从实力上削弱了敌人,更从心理上威慑了敌人,为上甘岭战役取得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上甘岭战役过程中,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始终对战事进展密切关注,不断发来电报,进行战役指导,对我将士给予了巨大鼓励和鞭策。志司和兵团直接调兵遣将,全力支援上甘岭,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和信心。

二、一切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造成了为国争光慷慨赴死的壮烈气氛

“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具有出色军事指挥才干”的秦基伟说过,“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战场炮火的密度创历史空前,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与此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

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坑道作战是最艰苦的阶段,坑道里的条件恶劣到了极点。敌人对坑道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焚烧、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掷毒气弹、硫磺弹。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粮、缺弹药,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缺氧常使战士头脑发晕;缺水,战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尤其是伤员备受煎熬,有些时候,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为了不影响战友,伤员都自觉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拿不下来。

在上甘岭战役中,参战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秦基伟在战斗日记中写道:“四十五师发扬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一人舍命,十人难挡。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士们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第十五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也有这样的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支部队敢像十五军这样自豪地宣称此类惊天动地的壮举为“普遍现象”呢?

秦基伟热情讴歌慷慨赴死的战士,他写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的确使敌人大为震惊。我们这支军队是什么样的群体呵!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有,以胸膛堵枪眼的有,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有,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有,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有,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也有。所有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视野。对于中国人,他们应该重新认识了,必须刮目相看了。

志愿军战地记者洪炉认为,志愿军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与美军抗衡,战斗精神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他说,战争的实质是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如果没有必死献身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秦基伟支持洪炉的认识,总结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原因,他写道: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他们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气魄,在战斗异常紧张艰苦的情况下,发扬了勇敢和智慧相结合的作风,作战技巧出神入化,献身精神一往无前。有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死战将士,敌人焉有不败之理。

三、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为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处于劣势,但从志司到兵团乃至军、师,都尽了最大努力,将炮兵集中使用于战场,投入轻重火炮总计有五百多门;虽然在数量上仍然不能同敌人相比(敌军轻重火炮共一千六百多门),但在精神上毫不示弱。志愿军炮兵发扬敢打敢拚的优良传统,制定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牢固树立整体观念,与步兵密切配合,急步兵之所急,想步兵之所想,步兵指向哪里,炮弹就射向哪里。

针对火力上敌强我弱的特点,和冲击出发地距离目标较远的弱势,志愿军指挥员集思广益,动了不少脑筋,提出诱惑敌人的炮火和机动地使用自己炮火的二十三条办法,运用假火力准备、假冲击、炮火假转移等战术。

10月29日,我反击部队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恢复上甘岭表面阵地的战斗即将打响。30日22时,密布在五圣山方圆十几里的山谷中的我军各炮群,突然咆哮起来。无数炮弹掠空而过,一道道炮弹出口的红光,像闪电一样劈开了漆黑的夜空。5分钟后,炮火延伸,接着响起“哒哒”的机枪声。敌人以为我军反击开始了,纷纷跃出工事。隐蔽在山背后的敌人预备队也蜂拥而上,企图像往日那样先我抢占阵地。但敌人没想到,已经延伸的炮火,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1万多发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敌人还没有接触我进攻步兵,就被炮火吞没,尸首四处飞扬。

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秦基伟深情地对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总结上甘岭战役取胜的原因,秦基伟特别强调后勤保障的作用,他指出:上甘岭战役越打越大,其他战线上就相对安静下来,整个朝鲜都在看着上甘岭打。所以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志司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同志亲自抓上甘岭的后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军“兵马壮、粮弹足”,战役过程中的粮弹供应,满足了战斗所需要的大量消耗。运输部队在敌火下昼夜不停地前运弹药、后转伤员,是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七、在上甘岭战役中,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秦基伟写道:战斗紧张时,祖国慰问团来到我军,带来了祖国人民的关怀。物资力量是可贵的,精神力量更可贵,它时时在鼓励并警示我们前方的同志,身后就是祖国,背后就是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亲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忍受,再大的牺牲,我们也绝不能后退。

秦基伟还写道:战役中,朝鲜人民踊跃支前,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队伍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其中有一个21岁的姑娘叫石吉荣,是朝鲜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在支前中,她的左腿被美军飞机炸断了,康复出院后不能运送弹药伤员,便在转运伤员的路边设了一个茶水站,自己拄着拐杖给伤员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顶着月亮开始,晚上顶着星星收工,一直干了四十多天。

还有一个叫李春实的姑娘,因为担架队只要男同志,她便同另外三个姑娘女扮男装,自己做了一副担架,到火线救护所抬伤员。在许许多多支前事迹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朴在根老人。我们干部战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确是一位很好的阿爸基。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头参加了担架队,抢运伤员,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我们的伤员。一次,担架队遇上敌人空袭,周围都是炸弹,躲避不及,朴在根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伤员保住了,朴在根老人却被弹片穿透背部,后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在回忆录中,秦基伟没有谈个人的作用,这是他的谦虚。但是,笔者认为,在这场空前残酷的战役中,战场高级指挥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在这后一点上,美国将军败在中国将军的手下;“联合国军”败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03924.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