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沈东平(1905—1938)原名张炳乾。河南舞阳人。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中共豫东特委书记。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沈东平烈士简介
沈东平烈士是河南舞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奉派在察哈尔、河南西华县、上海、许昌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37年9月,当选为中共河南省委委员,负责领导豫东工作。积极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使西华县的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地方武装走上抗日道路,并引导胡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建立豫东抗日根据地,并组建有6000余人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任该军参谋长。同年7月开封沦陷后,率抗日自卫军1500余人开赴太康、睢县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战。8月1日拂晓,率100余名战士伏击日军,毙敌10余名。后为日军援兵包围,虽多处负伤,仍坚持杀敌,直至牺牲。时年33岁。
沈东平烈士生平经历
沈东平,原名张秉乾,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舞阳县太尉乡林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常年在祖辈留下的几亩薄地上辛勤耕耘,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沈东平7岁时入私塾读书。四年后,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他小小年纪,就负起了家庭重荷,为全家糊口而辛勤劳作。
沈东平热爱国家,自小就崇拜岳飞等民族英雄。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官府腐败,外强入侵,民不聊生。这一切,在他心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激发了他极大的爱国热情。他想当一名军人,拯救苦难的祖国。
1923年,沈东平已年满18岁。就在这一年,吴佩孚部在漯河招募学兵,沈东平闻讯,当即前往报名入伍。他被编入学兵二团,开始他一生的军旅生涯。
1928年,沈东平有幸进入西北军。在那里,他结识了西北军中的共产党员,第一次接触了马列主义的真理,并经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于1929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而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投降政策,阻挠各界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共产党员吉鸿昌举起抗日大旗。于1933年5月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沈东平满怀一腔抗日激情,参加了同盟军,跟随吉鸿昌抗日。后来,同盟军遭到失败,军中的共产党组织决定让共产党员分散开来,继续从事抗日斗争。于是,沈东平被派往河南许昌、西华一带。他的任务是争取、改造地方武装,为反蒋抗日积蓄力量。
1933年,沈东平来到西华。为掩护自己的地下活动,他到西华三岗学校当一名教师。当时,西华自然灾害不断,土匪活动猖獗,不少村镇一些较有影响的人物出于义愤,主动出面组织群众,利用军阀混战中散落在乡村的枪支弹药,拉起武装队伍。西华县都城岗的胡晓初、陵头岗的侯香山、苗里岗的屈申亭等也拉起有几十支枪的看寨武装。他们反抗地方苛政,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沈东平了解到这些情况,不失时机地与他们取得联系,与这三支武装首领促膝谈心,从政治上引导他们。沈东平对他们谈形势,讲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而且,还介绍了南方苏区组织工农武装、领导农民暴动、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
沈东平的话深深触动了这三个武装首领。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想救国却找不到救国之道。如今,共产党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他们满怀抗日激情,听从共产党员沈东平的建议,组成了一支抗日武装。这支抗日队伍在豫中根据地的创建、特别是在豫东抗日武装部队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经沈东平介绍,他们三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吉鸿昌与宣侠父、南汉宸开始广泛联络各地抗日反蒋力量,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重举反蒋抗日大旗。沈东平也投身于这一行动,多次去天津向吉鸿昌汇报西华的情况。这年夏天,吉鸿昌命他去争取冯玉祥的旧部、原西北军上校团长刘信合,并为他写下了一封信。沈东平和张有成一起,持吉鸿昌的亲笔书信到郾城,找到刘信合。他不辱使命,很快和刘信合成了朋友,而后对这个爱国军官宣传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道理。刘信合很快被争取过来。之后,沈东平巧妙地利用刘信合的关系,开始联络豫西反蒋武装力量。
不久,他了解到,豫西农民武装首领马敬斋住在漯河。此人颇有威望,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沈东平意识到,若能争取此人,对唤起民众抗日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遂通过关系与马敬斋接触,对他陈以利害、晓以大义。他以真诚换得了马敬斋的信任和支持。之后,他又利用这种关系,到宝丰、鲁山、临汝、郏县等地,争取农民武装首领加入到抗日反蒋的行列。与此同时,他还东奔西走,为配合吉鸿昌的中原暴动计划做了许多工作。他先后动员了成千上万民众,准备参加暴动。
1936年初,沈东平受命恢复河南党组织。他首先到许昌,与共产党员王定南、贺仲莲等取得联系,成立了许昌党支部,沈东平当选为支部书记。之后,他又到沁阳、济源、孟县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并布置了工作。6月,他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主持建立中共许昌中心县委。接着,他派人到开封、郑州、洛阳、西华等地建立党的组织。1936年7月,在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沈东平在许昌主持成立中共河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隶属北方局,沈东平为主要负责人。
西安事变爆发后,河南党组织根据北方局的指示,积极宣传“逼蒋抗日,国共合作,反对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教育党员和青年学生推动建立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西华、许昌、开封、洛阳和焦作等地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4月,北方局成立河南省工作委员会,由沈东平、刘子久、吴芝圃组成。在省工委的领导下,河南各地党的力量迅速发展,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后,沈东平和豫东特委的全体同志紧紧依靠和发动豫东群众,以三岗为中心,使豫东根据地迅速扩大。1938年5月,豫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已扩大到9个县,发展党员500多名,成立了各种抗日团体,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抗日武装,豫东根据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1938年6月5日,开封沦陷。日军沿陇海路西犯,妄图攻下郑州之后南下武汉,占领华中,窃据中原。蒋介石几十万大军闻风而逃,并于6月19日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企图阻止日军前进。中共河南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将工作重点由一般的抗日救亡运动转变为武装斗争,并在西华组建抗日部队。
为组建部队,沈东平同共产党员王其梅等积极动员党员骨干及各种训练班的学员,并带动青年农民参加抗日部队。沈东平对各界人士发出了呼喊:“同胞们,为了抗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们中国人坚决不当亡国奴。”一时间,热血青年奔走相告,踊跃报名参军。他们很快组建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县长楚博任司令,沈东平任参谋长,王其梅任政治部主任,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任副司令兼一、二、三支队司令。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队设政治指导员,建立党支部。要求部队认真贯彻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军事训练,使这支抗日武装迅速成为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较强战斗力的队伍。
豫东沦陷后,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从周口来到西华,视察人民抗日自卫军,他当即夸赞沈东平他们说:“我对你们的工作十分满意,但我还要对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西华部队政治军事训练取得不少成绩,但是练兵不能只在操场上,要靠实战。你们要积极准备,早日启程东渡杀敌。”沈东平对彭雪枫的指示由衷信服。彭雪枫离开西华后,他立即对部队进行紧急动员,要求队伍兵分两路,沿豫东挺进,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7月下旬,由沈东平等率领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转战于豫东平原。在一个酷热的日子里,部队来到太康县转楼村。这时,豫东三支队司令吴芝圃专程前来迎接。吴芝圃介绍了豫东敌情,就开展豫东游击战争和沈东平交换了意见,并决定在杞南游击区中心傅集同三支队举行胜利会师大会。然后,在豫东平原并肩作战,打出一个游击战争新局面。
就在这时,沈东平他们获悉睢县一部分日军押大车数辆,出城给驻城南河堤岭的日军据点送弹药和给养,沈东平决定让队伍打一个伏击战,消灭日军,夺取敌人辎重。
这天上午9时左右,沈东平带领的自卫军在马路口拦住日军的去路,双方立即展开激烈的交战。沈东平仔细辨别着敌人枪声的方位,命令机枪手向日军所在方位进行点射,先将日军的主力引开。而后,他抓住战机,飞身跳出战壕,亲率部队,高声呐喊“杀呀!”自卫军随同跃出战壕,神速包围了日军,日军措手不及,纷纷丢下武器,狼狈逃窜。这场争夺战,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共缴获日军大车六辆,各种枪支100多,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
自卫军正准备凯旋而归时,突然发现一部分日军从右翼插过来。沈东平迅速对这突然而来的情况作出反应,他命令部队兵分两路,沈东平率17名精兵,与右翼的日军作战。他们接连打退日军的数次反扑。沈东平一人就击毙日军多人。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自卫军战士的伤亡人数也在增加,而日军的兵力却在不断加强。自卫军顽强的抵抗。战斗进行了10多个小时。而情况却越来越紧急,日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自卫军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局面。正在这时,沈东平猛然跃起,扑向敌群,用他年轻的生命和日军展开殊死的搏斗。他一连用刺刀挑死十多个日军,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33岁的沈东平,和17名勇士一起,把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翌日,自卫军全体战士在驻地平岗为沈东平举行了追悼大会。吴芝圃亲致悼词。他号召自卫军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为沈东平报仇。彭雪枫也亲自赶往西华,慰问沈东平的家属,并将噩耗电告毛泽东主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03881.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