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不等式(教师版)
【考纲解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不等式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题目来看,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不等式问题多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集合、简易逻辑、函数知识相结合,难度较低.
【考点预测】
本章知识的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均值不等式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多样,在客观题中出现,一般只有一个选择或填空,考查直接,难度较低;在解答题中出现,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高中数学的所有章节,且常考常新,难度较高。
2.不等式证明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且多以解答题的一个分支出现,常与函数、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结合,题目往往非常灵活,难度高。线性规划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新热点,在考题种主要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当然,也可以实际问题进行考查。考查了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预计在2012年高考中,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不等式特别是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仍会继续渗透在其他知识中进行考查。对不等式的应用,突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求最值问题、不等式证明问题,将继续强调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不等式与函数、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的综合题型将会继续出现在高考的中、高档题中。
【要点梳理】
1.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均值不等式,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三者缺一不可;(3)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4)比较法证明:作差比较与作商比较法;(5)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2.不等式的解法:
(1)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数轴标根法
(2)分式不等式解法;(3)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审题、建立不等式模型、解数学问题、写出答案.
对于不等式的应用题有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一类是建立函数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考点在线】
考点一 不等式的性质
例1.(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科6)若 为实数,则“ ”是“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D
【解析】 则 不充分
则 不必要条件,故选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与充分必要条件,可利用作差比较法,也可用特殊值代法.
【备考提示】:不等式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几乎年年必考,不等式的性质经常与充分必要条件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熟练不等式的各项性质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
练习1:(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科5)下面四个条件中,使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故选A.
【名师点睛】本小题先用“1”的代换,再展开后,应用均值不等式.
【备考提示】: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及其变形公式是解答好本类题的关键.
练习2: 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科14)已知 ,且满足 ,则xy的最大值为 .
【答案】3
【解析】因为 ,所以 ,解得 ,故xy的最大值为3.
考点三 解不等式
高考要求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是研究函数和方法的重要工具,是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单调性、求反函数和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重要手段,“不等式的变形”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它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每个角落中(如函数、方程、集合、数列、平面向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其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转化的方法是: 超越式 分式 整式(高次) 整式(低次) 一次(或二次)不等式.其中准确熟练求解一元二次(一次)不等式是解其他不等式的基础,解一元高次不等式的有效方法是序轴法.此外,要重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不等式的解法是高考必考内容,直接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这类题小巧灵活,常考常新;但有时也以解答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间接考查则更多,常以工具作用出现在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导数、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问题之中,考查时重点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含绝对值不等式,但偶尔也会涉及无理不等式、指数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例3. (2011年高考辽宁卷理科9)设函数f(x)= 则满足f(x)≤2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0,2] (C)[1,+ ) (D)[0,+ )
【答案】 D
【解析】不等式等价于 或 解不等式组,可得 或 ,即 ,故选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包含指数与对数不等式.
【备考提示】:不等式的解法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要熟练一元二次不等式(包括含有参数的)、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指数与对数不等式.
练习3:(2011年高考广东卷文科5)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得 所以选D.
考点四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高考热点之一,考查内容设计最优解,最值,区域面积与形状等,通常通过画可行域,移线,数形结合等方法解决问题.
例4. (2011年高考安徽卷文科6)设变量x,y满足 ,则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 1, 1 (B) 2, 2 (C ) 1, 2 (D)2, 1
【答案】B
【解析】 三条直线的交点分别为(0,1),(0,-1),(1,0),分别代入 ,得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故选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属中等题.
【备考提示】:线性规划问题不牵涉目标函数的斜率问题时,可以不画图,直接将交点坐标求出代入计算即可.
练习4:(2011年高考山东卷文科7)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 )
(A)11 (B)10 (C)9 (D)8.5
【答案】B
【解析】画出平面区域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当直线 平移至点A(3,1)时, 目标函数 取得最大值为10,故选B.
考点五 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要求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不等式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加之题型广泛,涉及面广,证法灵活,因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在高考时,涉及到不等式证明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压轴题上,其综合性强、思维量大,因而不等式证明问题也就成为高考的难点问题.现在的高考没有单独命制不等式证明的试题,而是把它与函数、数列、导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问题相结合命制成综合的压轴题,重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常用的不等式证明方法(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常用方法:放缩法、换元法、求导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例5.已知a,b∈R,且a+b=1.求证:
证法一:比较法,作差消b,化为a的二次函数,
也可用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实质与比较法相同.
证法二:(放缩法)∵ , ∴左边=
=右边
证法三:(均值换元法)∵ ,所以可设 , ,
∴左边= =右边
当且仅当t=0时,等号成立.
证法四:(判别式法)
设y= (a+2)2+(b+2)2,由a+b=1,有 ,
所以 ,因为 ,所以 ,即
故 .
【名师点睛】:形如a+b=1结构式的条件,一般可以采用均值换元,注意体验不等式证明方法的灵活性和各种证明方法间的内在联系.
【备考提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有许多,关键是靠平常的善于.
5. 已知 ,求证: ≥ .
【解析】∵ ,∴ ≥ ,
两边同加上 得, ≥ .
又 ≥ ,两边同加上 得, ≥ ≥ ,
∴ ≥ .
【考题回放】
1.(2011年高考山东卷理科4)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5.7] (B)[-4,6]
(C) (D)
【答案】D
【解析】 则 因为 所以 即 于是 所以 成立,充分条件;
反之 成立,即 则 ,故 ,不必要条件。故选A.
3.(2009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第5题)在R上定义运算 : ,则满足 的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 ,解得 ,故选B.
4. (201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5)已知 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 , 都小于1且大于0,故排除C,D;又因为 都是以4为底的对数,真数大,函数值也大,所以 ,故选B.
5.(2011年高考广东卷文科4)函数 的定义域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得 所以选C.
6.(2011年高考广东卷文科6)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 上的区域 由不等式组 给定,若 为 上的动点,点 的坐标为 ,则 的最大值为( )
A.3B.4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得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D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
OABC, ,
所以就是求 的最大值, 表示
数形结合观察得当点M在点B的地方时, 才最大。
,所以 ,所以选择B
7.(2011年高考福建卷文科10)若a>0, b>0, 且函数f(x)=4x3-ax2-2bx+2在 处有极值,则 的最大值等于( )
A. 2 B. 3
C. 6 D. 9
【答案】D
【解析】 ,所以 在 处有极值,所以 ,即 ,又 ,所以 ,即 ,所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所以 的最大值为9,选D.
当 时, ;
当 时, ,越往下的临界值越小,故选C.
9.(2011年高考湖南卷文科3)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因 ,反之
,不一定有 。
10.(2011年高考湖北卷文科8)直线与不等式组 表示平面区域的公共点有( )
A.0个B.1个
C.2个D.无数个
【答案】B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图示),可得B(0,2) , A(2,4),
C(5,0) ,D(0, ), E(0,10),故由图知有唯一交点,故选B.
11.(2011年高考安徽卷文科13)函数 的定义域是 .
【答案】(-3,2)
【解析】由 可得 ,即 ,所以 .
12.(2011年高考江西卷文科15)对于 ,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
【答案】
【解析】两种方法,方法一:分三段,当x<-10时, -x-10+x-2 ,
当 时, x+10-x+2 ,
当x>2时, x+10-x+2 ,x>2,
方法二: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看成到两点-10和2的距离差大于等于8的所有点的集合,画出数轴线,找到0到-10的距离为 10,到2的距离为 2, ,并当x往右移动,距离差会大于8,所以满足条件的x的范围是 .
13. (2011年高考海南卷文科14)若变量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为 .
【答案】-6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平移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不难求出最小值为-6.
14.(2011年高考浙江卷文科16)若实数 满足 ,则 的最大值是 .
【答案】
【解析】 .
15. (201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12)已知 ,则 的最小值为 .
【解析】设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则由 解得交点坐标为 、 ,即为P、Q两点,所以线段PQ长为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线段PQ长的最小值是4.
【高考冲策演练】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天津卷文科7)设集合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 , ,所以 或 ,解得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2.(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科5)设x,y ,且 ,则 的最小值等于( )
A.2 B.3 C.5 D.9
【答案】B
【解析】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所示,
当直线 过点(1,1)时, 取得最小
值3,故选B。
3.(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1)对于实数 ,“ ”是“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当 时, 不能得 , .
4.(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2)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
5.(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5)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6. (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科6)设0<x< ,则“x sin2x<1”是“x sinx<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因为0<x< ,所以sinx<1,故xsin2x<xsinx,结合xsin2x与xsinx的取值范围相同,可知答案选B.
7. (2010年高考宁夏卷文科11)已知 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 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 )
(A)(-14,16) (B)(-14,20) (C)(-12,18) (D)(-12,20)
【答案】B
【解析】由已知条件得 ,由 得 ,所以当直线经过点B(3,4)时, 最大,即 取最小为 ;当直线经过点D(0, )时, 最小,即 取最大为20,又由于点 在四边形的内部,故 .
8.(2010年高考广东卷文科8)“ >0”是“ >0”成立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9.(2010年高考陕西卷文科6)“a>0”是“ >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10.(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科7)已知函数 .若 且,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 ,所以a+b=
又0f(1)=1+1=2,即a+b的取值范围是(2,+∞).
【解析2】由011.(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科10)设 则( )
(A) (B) (C) (D)
【解析】由 且 可得 ,但反之不成立,故选A.
二.填空题:
13.(2011年高考陕西卷文科12)如图,点 在四边形ABCD内部和边界上运动,那么 的最小值为 .
【答案】1
【解析】令 , 所以 过 时在轴上截距最大,即 时 有最小值为
14.(2011年高考重庆卷文科15)若实数 的最大值是
【答案】
15.(2011年高考湖南卷文科14)设 在约束条件 下,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4,则 的值为 .
【答案】3
【解析】画出可行域,可知 在点 取最大值为4,解得 .
16.(2010年高考天津卷文科16)设函数f(x)=x- ,对任意x 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因为对任意x , 恒成立,所以
当 时,有 对任意x 恒成立,即 ,解得 ,即 ;当 时,有 对任意x 恒成立,x无解,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
17.(2011年高考安徽卷理科19)
(Ⅰ)设 证明 ,
(Ⅱ) ,证明 .
【证明】(Ⅰ)由于 ,所以
要证明:
只要证明:
只要证明:
只要证明:
只要证明:
由于 ,上式显然成立,所以原命题成立。
(Ⅰ)当 时,求函数 的表达式;
(Ⅱ)当车流密度 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单位:辆/小时) 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小时)
【解析】(Ⅰ)由题意:当 时, ;当 时,设
再由已知得 ,解得
故函数 的表达式为
(Ⅱ)依题意并由(Ⅰ)可得
当 时, 为增函数,故当 时,其最大值为60×20=1200;
当 时,
当且仅当 ,即 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 时, 在区间[20,200]上取得最大值 .
综上,当 时, 在区间[0,200]上取得最大值 .
即当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车流量可以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3333辆/小时.
19.(2010年高考辽宁卷文科24)已知a,b,c均为正数,证明:a2+b2+c2+ ≥6 ,并确定a,b,c为何值时,等号成立.
【解析】证明:(证法一)
因为a,b,c均为正数,由平均值不等式得
a2+b2+c2≥ ①
≥
所以 ≥ .②
故a2+b2+c2+ ≥
又 ≥ ,③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当且仅当a=b=c时,①式和②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时, ③式等号成立.即当且仅当a=b=c= 时,原式等号成立.
(证法二)
因为a,b,c均为正数,由基本不等式
a2+b2≥2ab,
b2+c2≥2bc
c2+a2≥2ac.
所以a2+b2+c2≥ab+bc+ac①
同理 ≥ ②
故a2+b2+c2+( )2
≥ab+bc+ac+3 +3 +3
≥6 .③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当且仅当a=b=c时,①式和②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ab)2=(bc)2=(ac)2=3时,③式等号成立.即当且仅当a=b=c= 时,原式等号成立.
20.(2010年高考广东卷文科19)某营养师要求为某个儿童预订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状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和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解析】设为该儿童分别预订 个单位的午餐和 个单位的晚餐,设费用为F,则F ,由题意知:
画出可行域:
变换目标函数:
21. (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按照某学者的理论,假设一个人生产某产品单件成本为 元,如果他卖出该产品的单价为 元,则他的满意度为 ;如果他买进该产品的单价为 元,则他的满意度为 .如果一个人对两种交易(卖出或买进)的满意度分别为 和 ,则他对这两种交易的综合满意度为 .现假设甲生产A、B两种产品的单件成本分别为12元和5元,乙生产A、B两种产品的单件成本分别为3元和20元,设产品A、B的单价分别为 元和 元,甲买进A与卖出B的综合满意度为 ,乙卖出A与买进B的综合满意度为 .
(1)求 和 关于 、 的表达式;当 时,求证: = ;
(2)设 ,当 、 分别为多少时,甲、乙两人的综合满意度均最大?最大的综合满意度为多少?
(3)记(2)中最大的综合满意度为 ,试问能否适当选取 、 的值,使得 和 同时成立,但等号不同时成立?试说明理由。
【解析】(1)
当 时, ,
, =
(3)(方法一)由(2)知: =
由 得: ,
令 则 ,即: 。
同理,由 得:
另一方面,
当且仅当 ,即 = 时,取等号。
所以不能否适当选取 、 的值,使得 和 同时成立,但等号不同时成立。
22.设 为实数,函数 .
(1)若 ,求 的取值范围;
(2)求 的最小值;
(3)设函数 ,直接写出(不需给出演算步骤)不等式 的解集.
【解析】(1)若 ,则
(2)当 时,
当 时,
综上
(3) 时, 得 ,
当 时, ;
当 时,△>0,得:
讨论得:当 时,解集为 ;
当 时,解集为 ;
当 时,解集为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8973.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知识导航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第十章直线与圆的方程)
高三数学理科复习:函数解析式
2012届高考数学知识算法初步与框图复习讲义
集合与简易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