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试卷文综历史试卷地理命题人:刘煜(昌河中学) 周泉进(乐平中学) 审校人:钱立秋历史命题人:程志鹏(昌江一中) 周小泉(景德镇一中)审校人:胡慧萍政治命题人:熊圣喜(景德镇二中)陈勇胜(景德镇七中) 审校人:谢红英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l50分钟,满分3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B、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解析】考点:题考查的是元代行省制。关键:材料反映了元代江浙行省从事需咨禀中央到获得须咨禀及从便区处”的权力,故正确;行省制下,行省是绝对服从央,说法错误;“不在由朝廷任命”说法是错误的;“不再受到央节制”说法史实不符。【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D正确。 26.下表是毕达哥拉斯与墨家和谐理念的比较毕达哥拉斯墨家本体论万物皆数自然科学/数学认识论天体和谐几何学/原子/天人合一方法论美德和谐兼爱/非攻此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欧古代文明A、似曾相识 B、碰撞融合 C、分道扬镳 D、和而不同【答案】【解析】考点:【解析】考点:雅典民主制。从材料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对科学并未实现包容的品质,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非说明的是民主与科学的问题,而是说的雅典民主制的弊端;CD项材料也未体现。28.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A、广大民众的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C、时代主题的变迁 D、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答案】A【解析】考点:维新思想。从材料“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可以看出维新派人士已经具有了民族国家意识,但是并不能体现民众的觉醒,故选A。B项正确,关注国家大事已经可以看出救亡图存是第一要务;C项正确,根据B项的分析可以看出来;D项明显正确。29.《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答案】B【解析】考点: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信息: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是反帝以达“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故30.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阐明了三个目的:一是互换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文件,二是向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友人表达中方的感谢,三是像徐福一样来寻找“仙草”。下列选项不能表达邓小平意图的是A、暗喻中日友好历史悠久 B、夯实中日友好基础C、“仙草”暗指现代化秘密 D、实现中日邦交关系【答案】D【解析】考点:新中国的外交。D项错误,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1972年,故选D。根据材料可以分析的出ABC项均正确。31.1933年《申报月刊》刊载:“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1934年《独立评论》载道:“左倾也好,右倾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上述评论不是基于A、中共反围剿中“左倾”错误 B、中国内忧外患C、苏联经济建设成就 D、世界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考点:20世纪30年代的形势。“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组织的”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高度赞扬,因此C项正确;“左倾的也好,……的末日到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表示担忧,结合材料所述时间可以看出D项正确。而B项根据材料能够看出来。故选A。32.1873年,卡内基创办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C、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D、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答案】B【解析】考点:垄断。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每吨钢的成本不断的降低,反映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垄断的作用;CD项材料未体现。33.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下列选项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西欧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欧要与美国平起平坐C、西欧已经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D、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答案】B【解析】考点:战后美欧关系。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势力的增强。越来越不愿意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要求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因此ACD项材料能够体现,故选B。34.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 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答案】C【解析】考点:因特网。从材料“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可以看出A项正确;从材料“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可以看出BD项正确,故选C。35.古斯塔夫?勒庞在《革命心理学》中说:“历史学家对大革命的评价往往有天渊之别……研究法国大革命这一题材的所有作家都相信自己对法国大革命过程的叙述是客观公允的,但他们用以支撑其岐义百出的理论方式一般都是惊人的简单。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而且内容相互矛盾,他们有意无意的选择,很容易使他们各自的理论得到证明。”材料说明A、历史事件有其固有评价 B、历史研究应史论结合C、历史评价具有主观色彩 D、历史评价应客观公允【答案】C【解析】考点:历史研究与方法。从材料“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而且内容相互矛盾,他们有意无意的选择,很容易使他们各自的理论得到证明”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评价很容易因为个人的意愿有所选择,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试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满分160分。第36~40题为必做题,第41~48题为选做题。4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两宋时期适应江南水田耕种的农具进展极大,圩田、坝田、涂田、梯田的兴起,战国以来延续上千年之久的单作制向一年两熟的复种制过渡。杨万里诗“却破稻田秧晚稻”。粮食产量提高,并稍有盈余。 ……而地狭人众地区逼迫着当地农户寻求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庄季裕说,苏州太湖洞庭山方圆数十里,“多种柑桔、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税赋一律科折,役钱一律均出。自来采茶货卖,以充衣食。”到1109年,宋人口达到1.04亿,相当于汉唐的二倍。从北宋初年到十二世纪初,人口增长率为14‰。?农村人口的增长,产生了大批无地或少地农民,他们流入城市,如东京开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竹木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摘自葛金芳《从原始工业化看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二:在中国,城市和乡村是一个互相哺育的过程。我们中国人一直说“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明清两大商帮集团:晋商和徽商,他们在外面做生意,其财富很大一部分要输送回本土、本乡去做公共福利的事业,建学校、修祠堂、修桥、架路等等,它本身承担着社会公益的功能,血缘的动力构建出城乡互相哺育的纽带,是中国传统的城市与乡村融合一体的关键。——摘自吕新雨《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材料三: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始终与被动的开埠通商联系在一起。在地大物博、幅员广大的中国建立一个由大口岸城市到乡村集市的进出口商业贸易网,以便使中国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之中,是殖民主义者孜孜以求的商业利益所在。中国城乡互相哺育的关系,从近代开始断裂。农村手工业者无处插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趋于解体,农村经济的日益衰败,使得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进而成为一无所有的过剩人口,迫于生计,成千累万的农业过剩人口不得不涌进城市,谋食走方。而缓慢的工业化进程,无力吸收过剩人口,造成大量城市无业游民。近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推力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反却是农村经济的衰退。——摘自行龙《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请回答: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市场和城市发展的原因。(6分)⑵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促成古代中国城乡“互哺”的因素。(9分)⑶比较材料【名师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质检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504999.html
相关阅读: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5绵阳二诊历史(仅试题)
广西武鸣高中2014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调研检测试题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