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一中2015级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周测试(二)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Mn2O7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淀粉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氨气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氯水均为混合物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时,1 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含氢离子数约为0.1NAB.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中含氯原子数为3NAC.1mol Na2O2晶体中所含离子数为3NAD.0.5 mol NaCl晶体中含0.5NA个NaCl分子、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下列评价正确的是选项离子组评价AH+、Mg2+、Br-、NO3-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投入少量锌粉后,可放出H2 :Zn+ 2H+= 2n2++H2↑BNH4+、 CO32-、Cl-、 Al3+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有沉淀生成:2Al3++3CO32-= Al2(CO3)3↓CC6H5O-、 Na+、 K+、HSO3-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DHCO3-、 OH-、 Na+、 K+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如下反应:HCO3-+OH-=CO32-+H2O、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6、某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O2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某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NO、FeSO4、Fe(NO3)3、H2O、HNO3和Fe2(SO4)3。其中HNO3为反应物,则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 ) A.NO B.FeSO4 C.Fe(NO3)3 D.Fe2(SO4)3、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⑤Al(OH)3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Cu与HNO3溶液反应,由于HNO3浓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A.都正确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某溶液由Na+、Cu2+、Ba2+、Fe3+、AlO、CO、SO、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只存在AlO、CO、SO、Cl-四种离子B.气体A的化学式是CO2,其电子式为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Ba2+、Fe3+D.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A.在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B.在铝热剂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再迅速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红色,不能说明铝热剂中是否含有Fe2O3C.某盐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则该盐金属元素一定只有钠元素D.右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说明CaO有一定的脱水性、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B.1 mol铁加入到足量的该硫酸中可产生2 g H2C.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D.配制200 mL 4.6 mol/L的H2SO4溶液需取该硫酸50 mL.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贯穿古今。(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2)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也可用如图表达。试写出有水参加、水为还原剂且为类型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 (3)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致癌。酸性KMnO4溶液可将NaNO2氧化生成NaNO3,KMnO4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同学称取了7.9 g KMnO4固体,欲配制100 m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前,往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盖上瓶塞,倒置,再放正,瓶塞旋转180度,重新倒置,此操作的目的是: 。②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中结果偏小的是 (请填序号)A.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C.定容后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D.容量瓶未干燥就进行溶液配制。③某同学用上述配好的KMnO4溶液滴定末知浓度的NaNO2溶液:I.取20mL末知浓度的NaNO2溶液于锥形瓶;II.取上述配好的KMnO4溶液于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完成后消耗KMnO4溶液10mL,则NaNO2溶液的浓度为 14.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的成分。(1)写出装置A中 。(2)向C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只生成一种气体(常温下为红黄色,且为氯的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得到的固体最多含有三种物质,含有氯元素的盐只有一种,且一定含有NaHCO3,现对C中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猜想和验证。① 提出合理猜想:一定含有NaHCO3和 ;可能含有剩余的Na2CO3。② 设计方案,进行成分检验。请完成实验步骤3、4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品红、稀盐酸。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各取1~2mL所得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步骤2:向甲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碳酸钠。步骤3:取甲试管中上层清液少许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少量 ,充分振荡。若 ,证明固体中含有NaHCO3步骤4:向乙试管中 。若 ,证明固体中含有 (3)完成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2+2Na2CO3+H2O= 。.1 L 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H+、K+、Mg2+、Al3+、NH、Fe2+、Fe3+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Cl-、Br-、I-、CO、AlO(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2)BC段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V1、V2与V3、V4之间的关系为 。(4)经检测,该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Cl2的体积(标准状况)2.8 L5.6 L11.2 Ln(Cl-)1.25 mol1.5 mol2 moln(Br-)1.5 mol1.4 mol0.9 moln(I-)a mol00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2.8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答案1-5 6-10BBCDC 11-15BD 16-20: B A A D D 21-25:C B A B D13.(1) D (2分) (2)2F2+2H2O==4HF+O2(2分)(3)2 MnO4—+ 5 NO2—+ 6 H+ ===== 2Mn2++ 5 NO3—+ 3 H2O(3分)①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2分)②ABC(3分)③ 酸式,(2分) 0.625 mol/L(2分)(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NaCl (2分)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3:澄清石灰水(分)若上层清液变浑浊(分)步骤4:向乙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分)若,证明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分)()2NaHCO3+2NaCl+Cl2O(分Cl2O标“↑”不扣分,配平错为0分)、(1)Mg2+、Fe2+、Fe3+、CO、AlO(5分)(2)NH+OH-===NH3?H2O(3分)(3)V2-V1=3(V4-V3)(3分)(4)①Cl2+2I-===I2+2Cl- (3分)②10∶15∶4(3分)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5届高三期末强化练习(二)化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323599.html
相关阅读: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化学
2012年第二学期高三化学综合测试题
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参考试卷[1]
山东省济宁曲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