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对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修辞手法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对顶

对顶是谈话或写文章成心将两个互绝对破、互相排斥的词语奇妙地联结起来,组成句子描写一个事物或说明一种情理。初看起来,它们互相反抗、互相抵触,然而细细领会,又觉得它们是统一的、合乎情理的。

例如:

我当时握着那封信,那十二块钱的汇票,跑出跑进,真是流着欢喜之泪了。(刘大杰《寻求艺术的苦闷》)

多少经曲折,顶住了重重压力,她终于和这个(右派)画家结合了。这是痛苦的结合,也是甜蜜的结合,他们在特定的环境显示了超脱世俗的叛逆性情。(丛维熙《创作与生涯》)

高贵者最笨拙,卑贱者最聪明。(俗语)

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这句话很值得思考,就是看不见技巧了。(李准《谈谈塑造人物》)

阿弟看阿姊这样,没精没彩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材仍是好的,板不算薄。)——明显是句善意的谎话。(叶圣陶《夜》)

一九七八年夏天,我来到远离了十五年的上海。在一场(浩劫)之后,来到一个久别的城市,真有点(恍若隔世)的感到。那些街道、树木、河流、商店,甚至连阳光都带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滋味。(李准《来的性命》)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无神论者做弥撒》(巴尔扎克)

呸!你们这班人都是活人么?事先怎么一点也不晓得,临到出了事,才来向我讨措施!……)(茅盾《》)

不错,他的皮肤与样子容貌都更硬棒与固定了一些,而且上唇上已有了小小的胡子,可是他认为还应该再长高一些。当他走到小屋门或街门而必需大抬头才干进去的时候,便认为还正在发长,他好像既是个成人,又是个孩子,十分有趣。(老舍《》)

两口子闹了一场,双双又是朝气,又是好笑。(李准《李双双小传》)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启齿,同时感到空虚。(鲁迅《野草•题辞》)

例[1]欢乐之泪,又是兴奋,又是流泪,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悲伤而流泪是常有的,然而因为过分愉快而流泪也是有的,所以实际上(欢喜之泪)并不矛盾。例[2](这是疼痛的结合,也是甜美的结合),两句既相互抵触,又合乎情理。由于与被错划为(右派)而尚未平反的人结合,受到社会上的重大压力跟精力上的折磨,当然是苦楚的联合。但是二人志同道合,患难与共,情感诚挚,所以又是甜蜜的结合。例[3](高尚者)凭借自己优胜的社会地位,把自己封为聪慧出众的人,而将一些社会位置卑贱的人看作是笨拙的人。事实偏偏相反,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思惟家、迷信家却经常是出生穷苦、社会地位卑下的人。例[4](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骤看不可懂得,但细心思考,技能高明,已经到达浑然一体、出神入化的田地,个别的人只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这便是李准所说的(看不见的技巧了)。例[5](假话)与(善意)互相抵牾,不可吻合,然而作者却把它连在一起,表示话虽不实在,但却出于某种善意而不让白叟过火难过、伤心,这样听来十分新颖。例;(既熟悉又陌生),解释十年(浩劫)使得本来非常熟习的城市被糟踏得不成样子,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才觉得(生疏)。话语离奇蕴藉。例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标题,作者应用(忘记)与(记念)的对顶关联,写成含意深入而且发人深省的奇篇。例)《冬天里的春天》是李国文写的一部抒情义味浓郁的长篇。冬、春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节令,为何冬天会有春天呢?李国文在《我的歌》一文中写道:(一九五七年,我刚张开嘴唱,很快给贴了封条。于是,沉默,而且一缄默就是二十多年。只管如斯,这首像圣火般熊熊焚烧的情歌,从未在我心坎里黯淡或者燃烧,这样直到一九七六年十月当前,在温煦的东风吹拂下,终于可能衷情地唱出本人的心声。)作者身处逆境而心坎却是春景融融。故《冬天里的春天》寄意深刻,耐人揣摩。例是巴尔扎克写的一部小说,无神论者是不信科学的,怎么又做起弥撒来了?真令人纳罕,不得不怀着好奇感去翻阅它。例(活死人),既然是(死人),为什么又说(活)呢?它形象地阐明有的人缺少机灵,跟逝世人差未几,办不了什么事。例(他仿佛既是个成人,又是个小孩),真切地描绘出样子固然长得又高又大,但是年纪尚小,思维上、气质上依然孩子气十足。例,(又是赌气,又是可笑),李双双与孙喜旺本是一对年轻夫妇,偶然吵闹一场,确切令人活力,但事件不大,又感到不值得,所以又感到好笑。鲁迅出于救国救民的思想,有很多话要说要讲,这时作家心中感到空虚,当这许多要说的话无奈出口时,又感到充实。真是想事轻易做事难。

对顶句文字简练,情势新鲜,描述活泼,在题目、刻画人物的心理、情态和景状方面,存在特别的作用。

对顶和对照(对比)类似。但差别显明:比较是两种事物、两种情景,或一个事物两个不同方面的对照,其目标是通过两者比较,说明两种事物或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差别,对顶则强调对峙、抗衡、排挤,而不是比拟。如(老小孩)、(活死人)、(无声的音乐)、(不成文的宪法)等等,在语言表白方法上互不相容,互相抵触,但在客观事实中又是统一的。这种既矛盾又同一的情形,形成了对顶的基础特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iyu/92481.html

相关阅读:巧缀
盈联修辞:镶字
折抵(直折、补折)
夸大
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