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联:续接
续接,是在原联句的基本上续加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巧改。这种续接有的转变了原意,有的续出深意,是创作的一种特殊伎俩。续接,有三种情形。
一、前加法:在原联前面加上词语。例如:
[1][甲]识遍天下字,读尽世间书。
[乙]奋发识遍天下字,破志读尽世间书。
[2][甲]流干奴才血,效尽犬马劳。
[乙]报皇恩流干奴才血,保大清效尽犬马劳。
[3][甲]行节省事,过恬淡年。
[乙]早行节俭事,晚过恬澹年。
[4][甲]雨,风。
[乙]催花雨,撒酒风。
[丙]檐前阵阵催花雨,席上经常撒酒风。
关于例[1]有个故事。传说苏轼少年时在父亲影响下,博览群书,常受人夸奖,也颇有些自信。他曾在门前写过一副对联即[甲]。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翁,手拿一本小书,说前来向苏家公子求教。苏轼接过书一看,不禁愕然。书上的字,意识者竟甚少,登时酡颜,于是向白叟认错,说道:“请老先生谅解,恕小子无知。”他即时提笔把门上对联续成[乙]。老翁敬仰地走了。苏轼也从此立志发愤攻读,终于成了大材。例[2]是刘伯承元帅少年时的改联。1907年春,四川开县红灯教起义,杀洋人,除恶霸,接济。官府弹压,但也害怕,良多官都给自己寻找保缥。有个姓邵的,会技击,想升官发财,便给知县当了保缥。不料上阵后中流弹而逝世。知县为他举办葬礼,许多洋人富豪都送挽联。当时在开县读书的刘伯承与同窗一起去看热烈,有人提议他写副挽联讥嘲,刘就拟了[甲]联,并配上“死得活该”的横额。刘伯承感到不妥善,前加几字改成了[乙],横额换成“死得其所”,显得蕴藉而尖刻,一时让人看不透,也维护了自己。例[3]是一书生对懒汉联。据说有一勤汉,挣钱未几,用钱无度,负债累累。一年春节时,他充实惆帐,写了一副对联[甲],贴在门上。一书生见后,教导劝导他要崇俭抑奢,不可胡乱花钱,在上下联前各加一字,显得滑稽有趣,令人沉思。例[4]是某醉翁宴时对联。相传某人好饮酒,饮必醉,醉后常笑骂变态。一次,在友人家聚饮,主人划定,对上对子才可饮酒。友出“雨”,他对“风”。友续出:“催花雨。”他复对:“撒酒风。”友最后出:“檐(宴)前阵阵催花雨。”他对:“席上常常撒酒风(疯)。”世人看他,他却自发赧愧了。
二、后续法:在原联的后面加上词语。例如:
[5]〔甲〕福无双至,灾患丛生。
〔乙〕福无双至本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6]〔甲〕阳春有脚,新年大头。
〔乙〕阳春有脚狗,新年大头虫。
[7]〔甲〕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乙〕闲人免进贤者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8]〔甲〕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
〔乙〕游子身上衣,衣衣带泪;
慈母手中线,线线连心。
[9]〔甲〕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乙〕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10]〔甲〕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乙〕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丙〕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常有。
[11]〔甲〕爱民若子,言出法随。
〔乙〕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丙〕爱民若子,牛羊父母,仓廪父母,供为子职罢了矣!
执法如山,宝藏兴焉,货财殖焉,是岂山之性也哉!
对于例[5],相传古时某书法家(很多人说是晋王羲之,但按春联发生年代,显然是假托;又有人说是清箫燧,亦无确实证据),大年节贴春联于大门,因书法好,刚贴出就被人揭走。贴了好几回,都保存不住。于是他心生一计,又写了对联〔甲〕,贴出去。果然再无人揭了,由于内容不吉祥。初一凌晨,天一亮,他就把春联续写成〔乙〕。邻人看后,无不称颂,巧续六字而绝处逢生了。例[6]是私塾先生续乡长骆吉甫联。从前广东郁南一乡长叫骆吉甫,平时以势欺人,鱼肉庶民,年三十贴了副对联〔甲〕。私塾先生途经,见此文理不通,便添了多少个字。大年初一,人们见了,个个哄堂大笑。骆吉甫受此挖苦,深感晦气。例[7]是明代对联巨匠解缙的续写联。解缙一次见友人门上贴了对联〔甲〕,解便在
高低联各添三个字,成了〔乙〕,解缙巧用“贤”“道”两个谐音字,使原联换了口吻,变了意思,显得滑稽幽默。例[8]是某士人挽母联。某士人母亲逝世,心中悲哀,摘盂郊《游子吟》诗句为联,思考后续成〔乙〕,读之令人心酸不已。例[9]是改明末学士钱益谦以忠节自命联。钱在明末撰〔甲〕联挂于厅堂,以忠节自命。可他并非好汉,福王在南京组织南明王朝,他为上卿。南明亡,他叛变降清,成了叛徒。当时有人在他的那副对联后分离加了一个虚词“矣”“乎”,变成了〔乙〕。这一叹一问,一副自矜自赏联,变成了无穷讥讽联(也有人说这是洪承畴自命联)。例[10]是解缙对曹尚书联。解缙幼时被称为神童,他家门对着曹尚书府的竹园。一年春节,他曾写对联〔甲〕,贴在门口。曹尚书见后觉得不快,便将园竹砍去一截,解缙看了,就把对联续成了[乙]。曹尚书更加赌气,索性把竹子砍去。解缙又各续一字,使对联成为[丙]。曹尚书十分吃惊,深服解家小子的才干。例[11]是民众续某贪官联。某封建贪官标榜本人清白廉洁,写了对联[甲]。大众见了非常不平。为了教训这个厚颜无耻的家伙,有人分辨把原联续成了[乙]跟[丙],风趣而深入地揭穿了“若子”“如山”的实质,讽刺异样辛辣。
三、前加后续
[12][甲]老欲依僧,急则抱佛。
[乙]投老欲依僧,急则抱佛脚。
例[12]是北宋改造家诗人王安石与客人酒后对联。二人喝酒后,王出上联,客对下联。一会,王说:“我的上联,只有前面加上一个‘投’字,便是一句古诗:‘投老欲依僧’。”客也说:“我的下联末尾加上一个‘脚’字,便成了一句俗谚:‘急则抱佛脚’。”两人一想,不禁绝对大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iyu/91588.html
相关阅读:折抵(直折、补折)
分辩
夸大
盈联修辞:镶字
巧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