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对照(对比)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修辞手法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对比(对照)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绝对比拟。(见初中语文第六册《温习提纲》)

或者说,把意思相反的两个句子或两组句子列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照,使对象分内鲜亮,这种修辞手段叫做对照,也叫对比。(见中山大学中文系编的《学点修辞》第34页)

或者说,把两种彼此对峙的事物,或统一事物的对破面并举出来,构成赫然的对照,这种修辞伎俩叫对比。(《古代汉语修辞》第63页)

或者说,对比是把两种不共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的一种辞格。(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第》520页)

或者说,把两个相互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以对照、比拟的方式写出来,这就叫对比。

(和《小学谈修辞》第58页)

或者说,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抒发思维,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做“对照”。(王勤《修辞说略》第114页)

或者说,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立或在某些方面极不雷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以解释事物的相异之处,就叫做“对比”。(李裕德《新编适用修辞》第217页)

或者说,两个极不相同的货色并列在一处,其间相去很远,便多成为对比(Contrasr)的情势。(《陈望道修辞论集》第112页至113页)

对比个别有两种物体对比和一种物体两个方面对比两品种型。例如:

[1]有的人,他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它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初中语文第五册11课《有的人》)

[2]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堪称妩媚极了,桃李残暴多彩,可谓娇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表面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气。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难看,但它留给人以启示,以沉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高尚的风格的时候,不禁人不油然而生敬意。(初中语文第五册二课《松树的作风》)

[3]犯错误误,可以使人认为自己反恰是犯了错误的,从此朝气蓬勃;未出错误,也能够使人感到自己是未犯过错误的,从此自满起来。工作无成绩,可以使人达观丧气;工作有成绩,又可以使人踌躇满志。斗争历史短的,可以因其短而不负义务;斗争历史长的,可以因其长而自认为是。工农分子,可以自己的光彩出生傲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可以自己有某些知识傲视工农分子。……青年人可以由于自己聪慧能干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又可因为本人富有教训而看不起青年人。)(初中语文第三册十九课《放下包袱,开念头器》)

[4]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恨,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斥国际主义的深沉热忱。(初中语文第四册七课《谁是最可恶的人》)

[5]旧社会遭灾后,逼租的来了,放印子钱的来了,瘟疫来了,盗匪来了;当初受灾后,干部和解放军来了,国度声援来了,医疗队来了,慰劳团来了。(语文第四册四课《我们打了个大胜仗》)

[6]“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非常爱他,怕他逝世去,所以在神佛眼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不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谈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习了。”

“……他身体增添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四周都肿得通红,这我晓得,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见初中语文第三册七课《》)例[1]是用两种不同的人进行对比:诗顶用“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与“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两相对比,揭示不同人生观的人的生涯态度和终局:一种人专门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人民摔垮他,仇恨他,鄙弃他;一种人专给人民作牛作马甘当人们公仆,人民记住他,歌唱他,留念他。

例[2]是把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照:用杨柳、桃李跟松树相比。歌颂松树固然不如杨柳婀娜多姿,不如桃李绚烂多彩,然而它刚劲挺立、不怕难题,能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鞭策人们战胜艰苦,发奋进取。

例[3]连用五对抵触的人进行对照:“犯过毛病”与(未犯过错)、“工作有成就”与“工作无成绩”、“奋斗历史短的”与“斗争历史长的”、“工农分子”与“常识分子”、“青年人”与“老年人”,阐明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决不可把短处当作累赘,而把优点当作自豪的资本。

例[4][5]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5]通过我们的战士对敌人和朝鲜国民的不同情感跟立场的对比,表白咱们的兵士爱憎明显的态度。[5]通过新旧社会遭灾后的比较,描述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见貌,鞭达了旧社会的黑暗,歌颂了新社会的光亮。

[6]是两个段落的对比:把闰土在少年时和二十年后两个时期的外貌、语言、举止和心理运动进行对照,深入地反应了帝、官、封三座大山对中国农夫残暴的政治压迫、经济抢夺和精力残害,揭穿和控告了封建轨制的罪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iyu/90783.html

相关阅读:夸大
折抵(直折、补折)
分辩
巧缀
盈联修辞: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