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写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是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一生示范随“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品味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㈠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说自己“混”了20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又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20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示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4.文中写“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是否离开了中心?
没有,这从侧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
5.为什么母亲选择在夜深人静时责罚“我”?
作者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自我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这就保护了孩子的尊严。
6.作者说母亲是他的“慈母”“严父”“恩师”,具体表现在哪里?
主要从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两方面来表现。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写了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则罚。
7.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Ⅰ“每天天刚亮时……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从侧面写出了母亲每天都很早醒来,持家教子,十分辛苦。作者深感母亲不容易。
Ⅱ“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一万分之一二。”
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母亲承受的痛苦之深,流露出作者心疼母亲、理解母亲的感情。
Ⅲ“但她有时候也有刚气……侮辱。”
刚直有气节,为捍卫名节,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853099.html
相关阅读:《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