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核舟记》学习要点
一、字句详解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关键字:为:做,这里指雕刻。罔不:无不,都。因:根据,依据。势:这里指木头原来的样子。象:模拟。形:形状,指所雕刻东西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情姿态。
句意:(他)能够用长1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直到飞禽走兽、名木怪石,无不能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关键字:尝:曾经。贻:赠送。余:我。核舟: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盖:连词。大苏:指苏轼。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句意: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枚用果核(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故事(情景)。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关键字:分: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奇:零头、余数。可:大约。黍:黄米。许:上下、光景。
句意:这艘船从头至尾长大约八分有余,高大约有两粒黄米左右。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关键字:轩:高。敞:开敞。为:是。箬篷:箬竹叶做的船篷。覆:覆盖。
句意:船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雕刻的)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在上面。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关键字:启:打开,开启。观:看。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望:对着。
句意:打开窗子来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关键字:徐:缓缓地。兴:起。
前句出自《后赤壁赋》,后句出自《前赤壁赋》。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关键字:峨:高。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须。为:是。居:坐。
句意:中间戴着高帽子,胡须很多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
8.苏黄共阅一手卷。
关键字:阅:观看,观赏。手卷:指横幅的书画卷子。
句意: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观赏着一幅书画手卷。
9.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关键字:执:拿。端:事物的一头。卷端:指手卷的右边一头。卷末:指手卷的左边一头。抚:摸,按。语:说,说话。
句意: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边一头,左手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边一头,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着什么。
10.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关键字:现:露出。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
1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关键字:比:靠近。隐:隐藏。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服褶皱中。
1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关键字:绝:极。类:像。矫:举。属:类似。
句意: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露着乳,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二人不相类似。
13.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关键字:倚:倚靠。之:代词它,指左膝。历历:清清楚楚。
句意:左臂上挂着念珠倚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4.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关键字:攀:拉,这里可译作“扳”。若:好像。啸呼:呼喊。状:样子。
句意:右手扳着(拉着)右脚趾,好像在呼喊的样子。
1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关键字:其:那。端:正。容:神色。寂:平静。然:……的样子。
句意:那个人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6.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关键字:其:那。夷:平。
句意:那船的底部较平,就在它上面刻写(雕刻者)名字。
1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关键字:钩画:指笔画。了了:清清楚楚。
句意:文字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
18.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念珠各一。
关键字:通:总共,全部。计:计算,统计。为:做,这里指雕刻。
句意:总计整条船上,雕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1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关键字:而:然而。计:计算。曾:尚,还。盈:满。
句意:然而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关键字:盖:可译为“原来是”。简:同“拣”,挑选。修:长。狭:窄。为:做,这里指雕刻。
句意: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21.嘻,技亦灵怪矣哉!
关键字:嘻:语气词。技:技艺。亦:也。灵怪:奇妙。矣:了。哉:啊。矣哉,表示感叹。
句意: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呀!
二、内容理解
主旨:本文通过对一枚核舟的描述说明,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由衷赞美了民间微雕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结构及内容: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第二部分(第二——第五段):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特点,有条不紊地细致描述核舟的各个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
作者观察细致,用笔生动,写核舟上的人物,如东坡、佛印、舟子,通过肖像(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具体表现人物雕刻之栩栩如生;写物件,如“珠可历历数也”,通过其“清晰可数”的细节,具体表现雕刻的精巧;写文字,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以比喻形象表现其笔画之细,“了了”又突出其清晰,显示雕刻之精细。联系文中反复强调的“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曾不盈寸”,更让人赞叹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第三部分(第六段):总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由衷赞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三、拓展
(一)《赤壁赋》、《后赤壁赋》写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身处逆境的他保持着豁达、超脱、坦荡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黄庭坚是其好友,也是文学家、书画家,二人并称“苏黄”。苏轼还深谙佛道,从老庄思想和佛学中求得精神的解脱,因此也与一些和尚、道士成为好友,佛印就是其中一位。不了解《赤壁赋》的意境,不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主要作品,是不可能进行合理想象,将“客”设计为黄庭坚和佛印,也不可能设计“苏黄共阅一手卷”,以及佛印如此超脱世俗的神情举止的。核舟窗子上的对联是雕刻者精心从《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挑选出来,用以照应“大苏泛赤壁”的主题的,也使观赏者浮想联翩,仿佛看到小船所在的环境——天高水阔,月明风清,也感受到苏轼泛舟赤壁的心境。
王叔远是一个有着相当高的文化修养的人,这种文化修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所雕刻的作品不仅“象形”,而且“传神”,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民间微雕艺人,更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
文化修养以及对生活、艺术的感受、思考能力是艺术创作达到一定高度的要素,仅有技巧,只能成为一个“匠”,而不能成为“家”。雕刻工艺如此、音乐绘画如此,文学亦如此。
(二)《核舟记》原文还有一段:
魏子详瞩既毕1,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2所载,称惊犹鬼神3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4了然者?假5有人焉,举我言以复6于我,亦必疑其诳7。今乃亲睹之。繇斯8以观,棘刺之端9,未必不可为母猴10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释:1魏子:作者魏学?自称。详瞩:细看。2《庄》、《列》:指《庄子》、《列子》二书。3惊犹鬼神:犹如出自鬼神的创造,令人惊奇。4须麋:胡须眉毛。5假:假如。6复:告诉。7诳:欺诈。8繇:同“由”。斯:这。9棘刺之端:酸枣树枝条的尖刺末梢。10母猴:《韩非子·外储说》载,有人在燕王面前夸口,说他能把棘刺末梢刻成一只母猴。
参考译文:
我细细看了这枚核舟之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庄子》、《列子》中所记载的,犹如出自鬼神的创造令人惊奇的有很多,然而谁能有在不满一寸长的东西上自如刻削,却胡须眉毛清清楚楚的本领呢?假如有人将我上文所说的话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骗我。现在,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神奇技艺。由此来看,棘刺末梢,未必就不能雕刻成一只母猴啊。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舟记》学习要点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607776.html
相关阅读:《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