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
(下)文言文高效
训练《五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练习检测
一、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箪瓢屡空,晏如也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三、选择题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
、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
、期在必醉(期望)
D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
A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
、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B
、每有会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
、家贫不能常得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亲旧知其如此
其如土石何?
4
.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
. 之:①无怀氏之民欤 ②葛天氏之民欤
B
. 其: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
. 焉:①因以为号焉 ②且焉之土石
D
. 以:①以此自终 ②以乐其志
5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
.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
.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6
、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
)(
2
)(
)(
3
)(
)
(
1
)
A
、期
在必醉
B
、君问归期
未有期
C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D
、度已失期
(
2
)
A
、或置酒而招之
B
、怅恨久之
C
、楚人怜之
D
、又数刀毙之
(
3
)
A
、亲旧知其
如此
B
、其
两膝相比者
C
、以彰其
咎
D
、其
真无马邪
四、问答题
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2
.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3
、文意理解:
(
1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
(
2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特点?
(
3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
、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6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
,达到了
_______
的程度;二是
__________
,达到了
__________
的程度。
7
.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
一、
①什么地方
②亲戚朋友
③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周围环着四堵墙
二、(1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2
)
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
)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三、1
、A
2
、A
3
、C
4
.A
5
.D
6
、(1
)A
(2
)B
(3
)D
四、
1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甘于淡泊,甘于安贫乐道
3
、(1
)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2
)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作者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或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
(3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4
、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5
、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6
、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期在必醉
7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70409.html
相关阅读:《芦花荡》的“诗性美”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