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道义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牺牲生命来坚守道义。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开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靠某种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方式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不仅是贤明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明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一阶试题
1
、孟子,名
,是
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
,《孟子》是记录
的一部著作。
2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死亦我所恶
(
)
蹴
尔而与之(
)
一箪
食(
)
3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
也
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
焉
乡
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
乎
4
、在孟子看来,熊掌比
更珍贵,义比
更有价值,“义”是“羞恶之心”,即后世所说的“
”,“
能勿丧”义的人是
。
5
、文中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语句是
6
、文中体现“人不能见利忘义”思想的语句是
7
、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8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
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的?这样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10
、孟子的“舍生取义”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积极的价值观的体现,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修改时去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内容。这是否说明“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已经过时?请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48555.html
相关阅读:《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