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
geming
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
作为学者和
geming
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
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体验·探究】
六
.
课内语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
geming
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
geming
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
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
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
geming
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
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
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
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参考答案:
五.1.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2.
学者: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 geming
家: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
要点: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4.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geming
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 ”“geming
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启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六.1.
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言’和‘行’”。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第二层:最后两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
①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中宣传民主。 ②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3.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4.
“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geming
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geming
,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5.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6.
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geming
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7.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48547.html
相关阅读:《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