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
一寺临
河干(
)
⑵
竟
不可得
(
)
⑶
阅
十余岁(
)
⑷
但
知其一(
)
20.
(2分)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中的“之”指代什么?假如原文改为“一老河兵闻之,也笑曰”,那么其中的“之”指代的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选文内容,评析讲学家和老河兵两个人物。(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
、用“/
”划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只划一处。(2
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
分)
①一寺临河干
(
)
②阅十余岁(
)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④转转不已(
)
9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二石兽并沉焉。
②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
、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
、(2
分)
一讲学家
/
设帐寺中。
8
、
(4
分)①靠近
②经历
③分析
④停止
9
、①(2
分)
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
②(2
分)
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10
、(2
分)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40941.html
相关阅读:《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