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语积累
耸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恐惧:惧怕。
疲乏:①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组织、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屡次:一次又一次。
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应付:①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将就、凑合。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意思。
二、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耸
立(s
ǒng
)
峭
壁(qi
à
o
)
凸
(t
ū
)
颤
抖(ch
à
n
)
嶙峋
(l
í
n x
ú
n
)
晕
倒(y
ū
n
)
迂
回(y
ū
)
目眩(xu
à
n
)
啜
泣(chu
ò
)
纳罕
(n
à
)
小心翼翼(y
ì
)
屡
次(l
ǚ)
三、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五、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我”童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六、文章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全文共23
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
~13
):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块石架,上不得上,下不敢下。
第二部分(14
~22
):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
):感悟。写作者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七、记叙的技巧
本文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注意前后的伏笔与照应,使得文章记叙很周密。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呢?文章多次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见匠心。关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险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文中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八、课后习题答案
(一)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的要求是: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复述故事情节的要求是: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有关数字;说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事情的结局。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领悟一步一步坚持不懈解决困难的人生哲理。
(二)本题要求能走进生活,无论说什么,做什么,要能表现同学们患难与共的爱心,体现勇敢精神。具体内容可自由表达。
(三)本题要求大家结合课文总结人生经验,这既是练笔活动,又是交流活动。没有字数规定,宜短小精悍。内容要真实,书写标题、设计花边要美观。张贴,布置专栏,可自告奋勇地负责编辑、设计和张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39473.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