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梳理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课内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梳理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 亚圣 之称。 2 、出处:《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梳理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

亚圣

之称。
2
、出处:《孟子》。
3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二、主要内容
1
、中心: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观点。
2
、段意
⑴第一部分(①②)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六个历史事例,有力地论证了

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的道理。

(排比)六个历史事例:人




发于畎亩之中(曾经务农耕田)
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曾经为人筑墙)
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曾经贩卖鱼盐)
管夷吾
举于士(曾经作为罪臣囚于狱中)
孙叔敖
举于海(曾经隐居海边)
百里奚
举于市(曾经流落市井)

(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
——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第二部分(③)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正:(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反:(国)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
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⑶第三部分(④)得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诉衷情》思考题
1
、请结合全词,从一个角度赏析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的妙处。
*
从音节上看,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三个短句,声调急促,步步紧逼,给人一种紧迫感,从而表现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人生感叹。
*
从词的上下片关系看,

胡未灭

承接上片

关河梦断

,是

关河梦断

的具体落实,而

鬓先秋,泪空流

又是下片

身老沧洲

的形象再现。
*
从句子的内部关系看,

胡未灭



鬓先秋,泪空流

的直接原因,构成因果关系。以

鬓先秋

比喻光阴似箭,而此生虚度,以

泪空流

暗示心愁不解而报国无门的怅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心头的无奈和悲苦。
2
、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
*
回顾当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
*
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已被尘土所封的场景(敌寇依旧,而自己却已老体衰);
*
晚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壮志未酬,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3
、词的基调
《诉衷情》是作者晚退隐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免,退居山阴,写下大量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豪迈而悲壮,是作者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悲壮沉郁,愤懑却不消沉)
4
、用字简练而含义深远
*“
万里
”“
匹马

:突出词人当作战时的英勇气势。
*“

”“

”“


: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

心有余而力不足

,饱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


:明言梦幻破灭,实喻作者不能临阵杀敌的遗憾。
*“


:将人生蹉跎,岁月流逝,人事消磨一笔勾出,心情悲凉惆怅。
*“
谁料

: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07466.html

相关阅读:《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
《芦花荡》的“诗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