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积累:
d
ù
d
í
j
í
ku
ì
sh
è
n
横渡
荻港
随即
溃退
甚至
y
ù
xi
é
xi
è
ji
ā
n
s
à
i
享誉
协定
泄气
歼灭
要塞
su
ǒ
f
ē
ng
y
è
c
ā
ng
l
í
ng
封锁
前锋
业已
沧桑
凌晨
zh
ǎ
n
ji
ā
g
ò
u
ku
ā
ng
nu
ò
崭新
嘉宾
构想
框架
承诺
sh
ù
q
í
n
xi
à
ng
m
ù
sh
è
竖立
噙
照相
肃穆
摄像
hu
ī
sh
è
ng
ch
ē
n
d
ū
x
ú
n
国徽
盛事
琛
港督
循序渐进
r
ó
ng
m
é
i
qi
à
n
d
ù
n
b
ó
b
ó
金融
媒体
镶嵌
后盾
生机勃勃
x
ī
d
ā
ng
经久不息
锐不可当
一、背景资料介绍:
1949
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月
20
日
月
21
日
22
日
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二、同学们自读课文
3
分钟,要求: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答案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
三、课文简析:
①这篇新闻只有一个自然段,但它包括了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哪些内容是导语,哪些内容是主体部分
?
导语和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
②导语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
?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明确:
??①这篇新闻的开头两句是导语部分,从第
3
句开始到文章结束是主体部分。导语的特点一是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二句话或第一段;二是简明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的特点是: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②导语概括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事实。电头清楚地点明了时间,地点: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里的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人数:百万大军;行动:冲破敌阵;结果:横渡长江。新闻写作必须注意的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景中提到了)过、结果,都做了准确的交待,使读者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很自然地领起了下文,一般来讲,消息中的导语部分都这样概括叙述。??思考:??
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
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
其中哪一层写得详细
?
哪一层是重点,为什么
?
主体部分分为三层。
??一层(“
20
日夜起”~“即已渡过
30
万人”),写中
路
军的战斗情况:时间:
20
日夜起的
24
小时;人物:中
路
大军;进程: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等地区;战果:
24
小时渡过
30
万人。
??二层(“
21
日下午
5
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
路
军战斗情况并评论敌败我胜的原因。时间:
21
日下午
5
时起;人物:西
路
军;地点:九江、安庆段;战果:
30
万大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占领了贵池等地;展望:余部
23
日可渡完,阵地正在向南扩展中。
??三层(“汤恩泊认为”~结尾),写东
路
军的战斗情况。时间:与西
路
军同时;人物:东
路
军;战果: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大部渡过南岸;展望:
23
日可以渡完。作者对西
路
军的报道比中
路
军详细,又比东
路
军简略。这样安排材料,作者的用意是:因为从当日
2
时报道中
路
军起至
22
时发稿时止,尚未对西
路
军进行过报道,所以对西
路
军的报导要比中
路
军详细一些,以使人们清楚战况。但从这篇消息本身来讲,此处不是报道的重点,因“和中
路
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
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敌甚为微弱”,而东
路
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作者重点要写东
路
军。文章叙述的详略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而定的。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面临彻底崩溃。
请同学们再对照下面的表格和地图理解课文:(
4
分钟)
渡江区域
地点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等地区
20
日夜起的
24
小时
24
小时渡过
30
万人
西路军
九江、安庆段
21
日下午
5
时起
30
万大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占领了贵池等地
东路军
南京、江阴段
与西
路
军同时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大部渡过南岸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94934.html
相关阅读:《芦花荡》的“诗性美”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