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 梁惠王上》)
【注释】
①
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孔子不了解这一情况,误认为先有俑殉,后有人殉,故对俑殉深恶痛绝。
25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答:
这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2
)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答:
怎么能让百姓们因饥饿而死呢?
26
.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此文段表现了孟子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胜的特点。孟子问梁惠王“杀人用棍子与用刀子,有什么不同”,
接着又问“用刀子与用政治手段杀人有什么不同”,从而提出君主不能养尊处优,政令繁苛,而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主张。
【
参考译文B
】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90618.html
相关阅读:《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