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情。这篇文章“借花抒情”,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文中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内;然后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从映衬中表达文章的主旨及自己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
、可爱者甚蕃。蕃:多。
2
、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
、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
、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
、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
、周敦颐《爱莲说》
:
(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4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
,
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
、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6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7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示例: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答案: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8
、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集公益广告,以一幅清莲图为主体图案的广告创意,因积极的比喻意义背采纳,清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少于
8
个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79103.html
相关阅读:《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