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第10课《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10课《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目标:
(一)细读课文,感悟小说内涵——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而且是为了他人的生命信念,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
(二)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品味文章精彩的收笔。[来源:学&科&网]
(三)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作者对平凡英雄贝尔曼的赞美之情。
(四)赏析文章语言——幽默笔法和准确译文增强文章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作者对平凡英雄贝尔曼的赞美之情。
难点:幽默笔法和准确译文增强文章表现力。
媒体准备:
投影设备(视频或音频), 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习要求:
(一)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二)朗读全文,感知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
(三)阅读欧。亨利相关的作品,如《警察与赞美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还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二)检测预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莴苣(wōjù) 自诩(xù) 邋遢(lātà)
瘟(wēn)神 动弹(dòn??t?n)
2. 词语解释。
【横行无忌】行动蛮横,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时兴】一向流行。
【冷嗖嗖】形容很冷。一般写作“冷飕飕”。
【破败】残破。
【解馋】在食欲上得到满足(多指吃到想吃到的食物)。
【弱不经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一般写作“弱不禁风”。
【亏空】支出超过收入,因而欠人财物。课文中指人的精力不足。
【巴不住】口头语,迫切盼望。又作“巴不得”。
【够呛】十分厉害;够受的。
【孤寂】孤独寂寞。
【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凑巧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也说“神差鬼使”。
【倾泻】(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三)初读课文
听录音示范朗读,从乔安西的角度复述故事情节,思考:“最后一片叶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设计理念: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改组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并表达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把人称加以变化,这种方法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思考,明确:十一月,乔安西病倒————乔安西病重、病危———乔安西转危为安———贝尔曼去世;“最后一片叶子”起了贯穿文章故事情节的作用(连接了乔安西由死到生、老贝尔曼由生到死)。
(四)再读课文
问题: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
在现实生活中,得了肺炎的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生理和病理决定的,而在这篇小说里,却是由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信念来决定的。心理对于病理来说,可能有相当的影响,但是,像这样起绝对决定性作用无疑是不太可能的。从这里,可以感到作者所要强调的是:人如果丧失了对于生命的信念,就注定要死亡;反过来,只要坚持生命的信念,就可以战胜死亡。信念决定生命,使这篇小说充满了诗意。
小说出奇制胜地设计了一个东西,比爱情更为强烈,那就是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成为生命的一种象征;不是一般的象征,而是美丽的象征,诗意的象征,象征着生命的信念。精神的信念可以战胜病魔。但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并不是女主人公原来就具备的,她曾经把自己比作“弱不禁风的的藤叶”,是另外一个人物以生命为代价改变了她。
(五)细读课文
问题1:划出描写贝尔曼的语句,说说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2:课文对贝尔曼的有关描述,哪些地方可看出他具备了后来那个“最后行动”的基础?
学生思考,明确:
问题1:贝尔曼的嗤笑、喊叫、责备、怪罪,折射出他的温情;他的流泪流露着他的善良;他虽然是个失败的画家,但他是个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甘愿舍己为人乃至不惜为之献身的正直的人。
问题2:其一,说他“谁软绵绵的就瞧不起谁,自诩为保护楼上两位年轻画家的看家猛犬。”这说明,这是个热心助人、办事痛快的人;而且对两位年青的孤身女子,自认为有特别保护的责任。
其二,休易找他当模特儿,按他的工作性质、他的性格、他与休易她们的关系,自然是满口答应。可那天却回答得颠三倒四,使得休易以为他既不愿意又?嗦。原来,他在听了关于乔安西的病情以及乔安西的胡思乱想的介绍后,他的心思在琢磨这件事了,他在关注可怜的乔安西,结果关于模特儿的事就答非所问了。小说只用了一些对话方面的细节就使我们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先是大批了一通乔安西的胡思乱想,怪罪休易怎么让这种古怪念头钻进乔安西的脑子里,对她们的胡闹他生气了,连带说不去给她当模特儿。可见老头真生气了,也就是真地在关心这件事。说完了不当模特儿,话又转到乔安西的病情和怪念头上。当体易认为他这回真的不当模特儿时,他才醒悟过来,反而怪罪休易没有听懂他愿意的意思。才扯清楚模特儿的事,又转而嘟嘟哝哝说起乔安西的事。并说了一句:“怎么就病倒在这种地方?”这句话有很大的潜在量,说明老头儿在为乔安西能不能病好而揪心。
其三,在当模特工的过程中,他和休易两人看着墙外的藤叶不由得心里害怕,二人你看我,我看你,好一会没说话。这个细节再次表现了老贝尔曼对乔安西病情及其古怪念头的严重关注。我们只是不知道贝尔曼会做什么。但当最后的谜底揭示时,前面的一切豁然开朗,这就是贝尔曼“最后行动”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 试着改写文章结尾,与原文比较表达的效果。
2. 找出文中幽默的语句,感受其表现力。试着完成“阅读练习?探究”四。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思考: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学生阅读,讨论。明确:
可以从四个层面说明“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第一个层面的意义:挽救了乔安西的生命。乔安西按照她自己的“规定”,最后一片藤叶掉下来时她也就随之而去。然而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老掉不下来,按她自己的“规定”她就不应死去。乔安西在思索这样奇事的过程中对自己先前的悲观情绪作了检讨,她的精神信念发生了变化,她实现了医生开出的最后的“药方”,靠自己“生”的信念挽救了自己。这个信念的转折是不掉的“最后一片叶子”给的。而这片“最后的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所以是贝尔曼的杰作。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贝尔曼说了二十五年的惊人之作”的实现。贝尔曼是没有什么成就、画技一般的老画家。一生都在说他要画一幅“惊人之作”,但嘟哝了二十五年,始终没有动笔,始终一事无成。而这幅“最后一片叶子”却救了一个人的命,所以说这是贝尔曼的杰作具有双关的意义,贝尔曼的愿望实现了,这是其他的画无法相比的真正的“惊人之作”。
第三个层面的意义:这是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的牺牲精神的象征。贝尔曼冒着风雨完成了作品,为此感染了肺炎被夺去了生命。贝尔曼只想到救人,而没有去想这样做面临的危险(肺炎高发期、高发区,风雨中作画会淋湿受寒,本人年老可能因此得病)。贝尔曼的这一高尚行为是他人生的杰作。所以,这杰作又有图画和人生都是杰作的双关含义。
第四个层面的意义:平凡的牺牲,或者说既平凡又不平凡的象征。贝尔曼是个很平凡的人,虽是个热心肠的老头,但缺点很多,其貌不扬,说话粗俗,嗜酒如命,穷愁潦倒,年过六十,一事无成。特别是他去创作最后一片叶子时,他一点没有成为英雄的自我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牺牲。但是,他却做出了不平凡之举,他成了救人的英雄。这是并没有献身意识的献身,并没有英雄意识的英雄。就象这“最后一片叶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这是极其平凡的作品,但是它却完成了唤起一个人“生的意识”的不平凡的使命。所以,这“最后一片叶子”是“既平凡又不平凡”“平凡的牺牲”的象征。也象征着,贝尔曼平凡一生的最后一片人生叶子是永存的。自然,这样的特殊“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二)改写文交流
问题:朗读学生改写的文章结尾,试着把它和原文结尾进行对比,说说文章精彩之处在哪里?
学生交流、明确:
这种写法最明显的好处是精练。只用了几个细节,就把一个人的死亡的整个过程,表现出来了。一盏灯笼,说明是夜里,而且还亮着,微妙的暗示隐现在字里行间。楼梯搬动过,说明是往窗户的高处画。衣服鞋子都湿了,是雨中工作的结果。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说明零乱,是受冻以后艰难支撑的遗迹。
这样写,不但把悬念、而且把思想的焦点都放到了最后一句:“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又在墙上补上了一片。”
这正是欧?亨利式的结尾:突然把故事的谜底提示出来,故事有了新的意义,对人物的评价发生倒转。贝尔曼从一个穷愁潦倒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英雄,这不但非常具有戏剧性,而且非常深邃。这样的结尾,话说得这么少,却有巨大的潜在含量,这样的叙述就不是一般的故事情节的交代,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促使人掩卷沉思。
由此可见,这篇充满了诗意的小说,所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而且是为了他人的生命的信念,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贝尔曼无疑是个英雄,但是却平凡异常。他一点没有英雄的自我意识,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牺牲,这正是他的平凡之处,和女主人公一样是平凡的。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们常常称这样的结尾是“欧?亨利式结尾”
(三)品味语言
文章的遣词造句准确、传神,体现在幽默笔法和准确译文两个方面。请细细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师示范:
1. ①天刚蒙蒙亮,琼西(即乔安西)就毫不留情地吩咐拉起窗帘来。
那片藤叶仍然在那里。
琼西躺着对它看了许久。……
“我是一个坏孩子,苏娣(即休易),“琼西说,”天意让那片最后的藤叶留在那里,证明我是多么坏。想死是有罪过的……
②天刚亮,乔安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叫拉开窗帘。
藤叶还在。
乔安西躺在床上久久看着。……
乔安西说:“休易,我太不应该。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的,那片叶老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
明确:“毫不留情地吩呼”显得较抽象、较书面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叫”显得较具体,较日常口语化。“藤叶还在”比“那片藤叶仍然在那里”在语气上更有力、更果决、更明快,句子也更简洁。下面乔安西的思索则应放慢速度,拉开时间;“看了许久”再久也表明是一个时间段,而“久久看着”则有一直还没有看完的感觉。再下面乔安西的话,第①句的说法有点绝对性,显得乔安西思想变化的跳跃性有点大;第②句的说法落脚于心绪,是从怀疑自己开始的渐进过渡过来的变化,所以也是②好于①句。
2. ①原文:“医生走了以后,休易到画室里哭了一场,把一条日本餐巾全哭湿了。哭过以后她拿着画板昂首阔步走进乔安西的房间,还一边吹口哨。”
②改写:医生走了以后,休易到画室里哭了一场,她哭得好伤心,流了很多眼泪。哭过以后她拿着画板装出毫不担心、很轻松的样子走进乔安西的房间。
原文显得具象,改写句用的都是较抽象的词。所以也是课文句好于改写句。
3. 到了11月,一位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1]闯进了这一带,伸出只冰凉的手今天碰碰这个,明天碰碰那个。医生称这位客人为“肺炎”。这瘟神简直横行无忌,害起人来一动手就几十个,但走到长着青苔、迷宫似的“胡同区”,他放慢了脚步。
你决不会说肺炎先生是位老侠士。他偏偏就打了乔安西。乔安西躺在油漆铁床上没有力气动弹,两眼呆望着荷兰式小窗对面的砖墙。
明确:,一个贫民窟似的地区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躲债的好地方,而且具有异国情调;被视为瘟疫、冷酷无情的的肺炎被说成是一个没有绅士风度欺负弱女子的老头儿。[来源:学科网]
(四)总结全文
罗丹名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五)布置作业
《伴你学语文》第10课练习。
【附】板书设计
乔安西 贝尔曼
生命的征兆(人间苦难) 画一片叶子(最后的杰作)
获生 牺牲自我(人性之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66079.html

相关阅读:神奇的纳米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期末复习导学案
社戏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9、春 (语文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