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全国100份试卷分类汇编
函数图像
1、(2013年潍坊市)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答案:C.
考点:变量间的关系,函数及其图象.
点评:容器上粗下细,杯子里水面的高度上升应是先快后慢。
2、(2013成都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的是( )
A.y=-x+3B. C.y=2xD.
答案:C
解析:原点坐标是(0,0),当x=0时,y=0,只有C符合。
3、(2013•天津)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3个不同的问题情境:
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在原地休息了4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x分,离出发地的距离为y千米;
②有一个容积为6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等4分后,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x分,桶内的水量为y升;
③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y=S△ABP;当点P与点A重合时,y=0.
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 )
A.0B.1C.2D.3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所走路程为2000米,与图象不符合;
②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注水量为1.2×5=6升,等4分钟,这段时间水量不变;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则3分钟后水量为0,符合函数图象;
③当点P在AC上运动时,S△ABP的面积一直增加,当点P运动到点C时,S△ABP=6,这段时间为5,;当点P在CD上运动时,S△ABP不变,这段时间为4,;当点P在DA上运动时,S△ABP减小,这段时间为3,符合函数图象;
解答:解: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所走路程为2000米,与图象不符合;
②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注水量为1.2×5=6升,等4分钟,这段时间水量不变;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则3分钟后水量为0,符合函数图象;
③如图所示:
当点P在AC上运动时,S△ABP的面积一直增加,当点P运动到点C时,S△ABP=6,这段时间为5,;当点P在CD上运动时,S△ABP不变,这段时间为4,;当点P在DA上运动时,S△ABP减小,这段时间为3,符合函数图象;
综上可得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所示情景,判断函数图象是否符合,要求同学们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有一定难度.
4、(2013年临沂)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s的速度沿BC,CD运动,到点C,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OE的面积为s( ),则s( )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
答案:B
解析:经过t秒后,BE=CF=t,CE=DF=8-t, ,
, ,
所以, ,是以(4,8)为顶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B。
5、(2013四川南充,9,3分) 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 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②当0<t≤5时; ;③直线NH的解析式为y=- t+27;④若△ABE与△QBP相似,则t= 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解析:根据图(2)可得,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
故②正确
故④正确
将N(7,10)代入,知③错误,故选B。
6、(2013年黄石)如右图,已知某容器是由上下两个相同的圆锥和中间一个与圆锥同底等高的圆柱组合而成,若往此容器中注水,设注入水的体积为 ,高度为 ,则 关于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答案:A
解析:注入水的体积增加的速度随着高度x的变化情况是:由慢到快 匀速增长 由快到慢,由慢到快的图象是越来越陡,由快到慢的图象是越来越平缓,所以选A。
7、(2013•自贡)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 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作P⊥x轴于,PN⊥y轴于N,设四边形OPN的面积为S,P点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通过两段的判断即可得出答案,①点P在AB上运动时,此时四边形OPN的面积不变,可以排除B、D;②点P在BC上运动时,S减小,S与t的关系为一次函数,从而排除C.
解答:解:①点P在AB上运动时,此时四边形OPN的面积S=K,保持不变,故排除B、D;
②点P在BC上运动时,设路线O→A→B→C的总路程为l,点P的速度为a,则S=OC×CP=OC×(l?at),因为l,OC,a均是常数,
所以S与t成一次函数关系.故排除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此类题目并不需要要求出函数解析式,只要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或者函数的性质即可,注意排除法的运用.
8、(2013•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动点从点A出发,首先向点D运动,此时y不随x的增加而增大,当点p在DC山运动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在CB上运动时,y不变,据此作出选择即可.
解答:解:当点P由点A向点D运动时,y的值为0;
当点p在DC上运动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p在CB上运动时,y不变;
当点P在BA上运动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是发现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9、(2013•绍兴)如图是我国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底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时,用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由题意知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然后根据x、y的初始位置及函数图象的性质来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知:开始时,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所以y的初始位置应该大于0,可以排除A、B;
由于漏壶漏水的速度不变,所以图中的函数应该是一次函数,可以排除D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和函数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应用.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
10、(2013•巴中)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不考虑水的阻力),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称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露出水面前读数y不变,出水面后y逐渐增大,离开水面后y不变.
解答:解:因为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
则露出水面前读数y不变,出水面后y逐渐增大,离开水面后y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值随时间的变化问题.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
11、(2013•烟台)如图1,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从点B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s.若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2).已知y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E=6cB.sin∠EBC=
C.当0<t≤10时,y=t2D.当t=12s时,△PBQ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由图2可知,在点(10,40)至点(14,40)区间,△BPQ的面积不变,因此可推论BC=BE,由此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如下:
(1)在BE段,BP=BQ;持续时间10s,则BE=BC=10;y是t的二次函数;
(2)在ED段,y=40是定值,持续时间4s,则ED=4;
(3)在DC段,y持续减小直至为0,y是t的一次函数.
解答:解:(1)结论A正确.理由如下:
分析函数图象可知,BC=10c,ED=4c,故AE=AD?ED=BC?ED=10?4=6c;
(2)结论B正确.理由如下:
如答图1所示,连接EC,过点E作EF⊥BC于点F,
由函数图象可知,BC=BE=10c,S△BEC=40=BC•EF=×10×EF,∴EF=8,
∴sin∠EBC= = = ;
(3)结论C正确.理由如下:
如答图2所示,过点P作PG⊥BQ于点G,
∵BQ=BP=t,
∴y=S△BPQ=BQ•PG=BQ•BP•sin∠EBC=t•t•=t2.
(4)结论D错误.理由如下:
当t=12s时,点Q与点C重合,点P运动到ED的中点,设为N,如答图3所示,连接NB,NC.
此时AN=8,ND=2,由勾股定理求得:NB= ,NC= ,
∵BC=10,
∴△BCN不是等腰三角形,即此时△PBQ不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需要结合几何图形与函数图象,认真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突破点在于正确判断出BC=BE=10c.
12、(2013浙江丽水) 如图1,在Rt△ABC中,∠ACB=90°,点P以每秒1c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 (c)与点P的运动时间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21世纪教育网]
A. 1.5c B. 1.2c C. 1.8c D. 2c
13、(2013•莱芜)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运动的路程为x,N2=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
解答:解:∵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
∴AN=1.
∴当点位于点A处时,x=0,y=1.
①当动点从A点出发到A=1的过程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排除D;
②当动点到达C点时,x=6,y=3?1=2,即此时y的值与点在点A处时的值不相等.故排除A、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应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动点的行程判断y的变化情况.
14、(2013• 德州)甲、乙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s(米)与赛跑时间t(秒)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B.甲先到达终点
C.乙用的时间短D.乙比甲跑的路程多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利用图象可得出,甲,乙的速度,以及所行路程等,注意利用所给数据结合图形逐个分析.
解答:解:结合图象可知:两人同时出发,甲比乙先到达终点,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关键是会看函数图象,要求同学们能从图象中得到正确信息.
15、(2013•铁岭)如图,点G、E、A、B在一条直线上,Rt△EFG从如图所示是位置出发,沿直线AB向右匀速运动,当点G与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EFG与矩形ABCD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则S与t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371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设GE=a,EF=b,AE=,AB=c,Rt△EFG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分类讨论:当E点在点A左侧时,S=0,其图象为在x轴的线段;当点G在点A左侧,点E在点A右侧时,AE=t?,GA=a?(t?)=a+?t,易证得△GAP∽△GEF,利用相似比可表示PA= (a+?t),S为图形PAEF的面积,则S= [ (a+?t)]•(t?),可发现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当点G在点A右侧,点E在点B左侧时,S为定值,定义三角形GEF的面积,其图象为平行于x轴的线段;当点G在点B左侧,点E在点B右侧时,和前面一样运用相似比可表示出PB= (a++c?t),S为△GPB的面积,则S= (t?a??c)2,则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
解答:解:设GE=a,EF=b,AE=,AB=c,Rt△EFG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
当E点在点A左侧时,S=0;
当点G在点A左侧,点E在点A右侧时,如图,
AE=t?,GA=a?(t?)=a+?t,
∵PA∥EF,
∴△GAP∽△GEF,
∴ = ,即 =
∴PA= (a+?t),
∴S= (PA+FE)•AE= [ (a+?t)]•(t?)
∴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点G在点A右侧,点E在点B左侧时,S= ab;
当点G在点B左侧,点E在点B右侧时,如图,
GB=a++c?t,
∵PA∥EF,
∴△GBP∽△GEF,
∴ = ,
∴PB= (a++c?t),
∴S= GB•PB= (a++c?t)• (a++c?t)= (t?a??c)2,
∴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
综上所述,S与t的图象分为四段,第一段为x轴上的一条线段,第二段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第三段为与x轴平行的线段,第四段为开口先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先根据几何性质得到与动点有关的两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函数解析式和函数性质画出其函数图象,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6、(2013•湘西州)小芳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行走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跑步到家里,下面能够反映当天小芳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分三段考虑,①漫步到公园,此时y随x的增大缓慢增大;②打太极,y随x的增大,不变;③跑步回家,y随x的增大,快速减小,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解答:解:小芳的爷爷点的形成分为三段:
①漫步到公园,此时y随x的增大缓慢增大;
②打太极,y随x的增大,不变;
③跑步回家,y随x的增大,快速减小,
结合图象可得选项C中的图象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理解每阶段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13•黄冈)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3481324
分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至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实际选符合的图象即可.
解答:解: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
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至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
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
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段讨论,要结合实际解答,明白每条直线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及拐点的含义.
18、(2013•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②直线l经过AD段时,③直线l经过DC段时,分别观察出面积变化的情况,然后结合选项即 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 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
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
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的图象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类似此类问题,有时候并不需要真正解出函数解析式,只要我们能判断面积增大的快慢就能选出答案.
19、(2013•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专题:.
分析:连接OB、OC、OA,求出∠BOC的度数,求出AB、AC的长,求出四边形OBAC和扇形OBC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连接OB、OC、OA,
∵圆O切A于B,切AN于C,
∴∠OBA=∠OCA=90°,OB=OC=r,AB=AC
∴∠BOC=360°?90°?90°?α=(180?α)°,
∵AO平分∠AN,
∴∠BAO=∠CAO=α,
AB=AC= ,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四边形BACO?S扇形OBC=2×× ×r? =( ? )r2,
∵r>0,
∴S与r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三角形和扇形的面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20、(2013•鄂州)一个大烧杯中装有一 个小烧杯,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浮子(质量非常轻的空心小圆球)后再往小烧杯中注水,水流的速度恒定不变,小烧杯被注满后水溢出到大烧杯中,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用x表示注水时间,用y表示浮子的高度,则用来表示y与x之间关系的选项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小烧杯未被注满,这段时间,浮子的高度快速增加;②小烧杯被注满,大烧杯内水面的高度还未达到小烧杯的高度,此时浮子高度不变;③大烧杯内的水面高于小烧杯,此时浮子高度缓慢增加.
解答:解:①小烧杯未被注满,这段时间,浮子的高度快速增加;
②小烧杯被注满,大烧杯内水面的高度还未达到小烧杯的高度,此时浮子高度不变;
③大烧杯内的水面高于小烧杯,此时浮子高度缓慢增加.
结合图象可得B选项的图象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分段讨论,另外本题重要的一点在于: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
21、(2013•绥化)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与P所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则点P的纵坐标y随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可以分为4部分,当P点在AB上,当P点在BC上,当P点在CD上,点P在AD上即可得出图象.
解答:解:∵长、宽分别为2和1的矩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
则点P的纵坐标y随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可以分为4部分,
∴P点在AB上,此时纵坐标越来越小,最小值是1,
P点在BC上,此时纵坐标为定值1.
当P点在CD上,此时纵坐标越来越大,最大值是2,
P点在AD上,此时纵坐标为定值2.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解函数得出不同位置时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出图象.
22、(2013•衡阳)如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S与t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动点型.
分析:本题考查动点函数图象的问题.
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在开始的时候,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大,可以排除B,C.
随着圆的穿行开始,阴影部分的面积开始减小,当圆完全进入正方形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开始不再变化.应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应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
23、(2013•牡丹江)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分段函数.
分析: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分别求出S,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分三个阶 段;
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
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
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
分析选项可得,A符合;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依次分析各个阶段得变化情况,进而综合可得整体得变化情况.
24、(2013年河北)如图9,梯形ABCD中,AB∥DC,DE⊥AB,CF⊥AB,且AE = EF = FB = 5,DE = 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B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y = S△EPF,则y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答案:A
解析:AD=13,sinA= ,当P在AD上运动时,△PEF的高h= t,
y = S△EPF= t,是一次函数关系,当点P在CD上运动时,高不变,底不变,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当点P在C上运动时,同样也是一次函数关系,故选A。
25、(2013•玉林)均匀地向一个瓶子注水,最后把瓶子注满.在注水过程 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这个瓶子的形状是下列的(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水面高度开始增加的快,后来增加的慢,从而可判断容器下面粗,上面细,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因为水面高度开始增加的快,后来增加的慢,
所以容器下面粗,上面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
26、(2013年佛山市)某人匀速跑步到公园,在公园里某处停留了一段时间,再沿原路匀速步行回家,此人离家的距离 与时间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分析:根据在每段中,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可进行判断
解:图象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匀速跑步到公园,在这个阶段,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阶段:在公园停留了一段时间,这一阶段离家的距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故D错误;
第三阶段:沿原路匀速步行回家,这一阶段,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并且这段的速度小于于第一阶段的速度,则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理解每阶段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图象的斜率判断运动的速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7、(2013甘肃兰州4分、15)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28、(13年北京4分8) 如图,点P是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的长为 ,△APO的面积为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
解析:很显然,并非二次函数,排除 ;
采用特殊位置法;
当 点与 点重合时,此时 , ;
当 点与 点重合时,此时 , ;
本题最重要的为当 时,此时 为等边三角形, ;
排除 、 、 .选择 .
【点评】动点函数图象问题选取合适的特殊位置,然后去解答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29、(2013•咸宁)“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1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y2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有下列说法:
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
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
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
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①③④ .(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结合函数图象及选项说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
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故①正确;
兔子在乌龟跑了40分钟之后开始跑,故②错误;
乌龟在30??40分钟时的路程为0,故这10分钟乌龟没有跑在休息,故③正确;
y1=20x?200(40≤x≤60),y2=100x?4000(40≤x≤50),当y1=y2时,兔子追上乌龟,
此时20x?200=100x?4000,
解得:x=47.5,
y1=y2=750米,即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故④正确.
综上可得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读函数的图象时首先要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理解问题叙述的过程,有一定难度.
30、(2013年武汉)设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公路上匀速行驶,开始甲车在乙车的前面,当乙车追上甲车后,两车停下来,把乙车的货物转给甲车,然后甲车继续前行,乙车向原地返回.设 秒后两车间的距离为 千米, 关于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米/秒.
答案:20
解析:设甲车的速度为v米/秒,乙车的速度为u米/秒,由图象可得方程:
,解得v=20米/秒
31、(2013成都市)某物体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时间为7秒,其运动速度V(米/秒)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经过探究发现:该物体前3秒运动的路程在数值上等于矩形AODB的面积。有物理学知识还可知:该物体前n( )秒运动的路程在数值上等于矩形AODB的面积与梯形BDN的面积之和。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当 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求该物体在 和 时,运动的路程,(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该物体从P点运动到Q点总路程的 时所用的时间。
解析:
(1)点B(3,2) 点C(7,10),设V=kt+b代入有
∴V=2t-4 (3<t≤7)
(2)
?)当0≤t≤3时,V=2/s S=vt=2t
?) 当3<t≤7时
S=2×3+
t=7时,
∴令
⇒(t-6)(t+2)=0⇒t=6
∴运动到总路程 所用的时间为6s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83121.html
相关阅读:深圳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2012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适应性测试卷
2015中考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之线动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专题试题
白银市平凉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扬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