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全国100份试卷分类汇编
梯形
1、(2013•宁波)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BC=4,连结BD,∠BAD的平分线交BD于点E,且AE∥CD,则AD的长为( )
考点:梯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延长AE交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F=∠DA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AF=∠AFB,然后求出∠BAF=∠AFB,再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AB=BF,然后求出FC,根据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解答.
解答:解:延长AE交BC于F,
∵AE是∠BAD的平分线,
∴∠BAF=∠DAF,
∵AE∥CD,
∴∠DAF=∠AFB,
∴∠BAF=∠AFB,
∴AB=BF,
∵AB=,BC=4,
∴CF=4?=,
∵AD∥BC,AE∥CD,
∴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
∴AD=CF=.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的问题,关键在于准确作出辅助线.
2、(2013•十堰)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则下底BC的长为( )
A.8B.9C.10D.11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718684
分析: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B=60°,BF=EC,AD=EF=5,求出BF即可.
解答:解: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E⊥BC于点E,
∵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
∴∠B=60°,BF=EC,AD=EF=5,
∴cos60°= = = ,
解得:BF=1.5,
故EC=1.5,
∴BC=1.5+1.5+5=8.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BF=EC的长是解题关键.
3、(2013•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3718684
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②直线l经过AD段时,③直线l经过DC段时,分别观察出面积变化的情况,然后结合选项即 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 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
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
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的图象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类似此类问题,有时候并不需要真正解出函数解析式,只要我们能判断面积增大的快慢就能选出答案.
4、(2013年广州市)如图5,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CA是 的平分线,且 则 =( )
A B C D
分析:先判断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F是AC中点,继而可得EF是△CAB的中位线,继而得出EF、DF的长度,在Rt△ADF中求出AF,然后得出AC,tanB的值即可计算.
解:
∵CA是∠BCD的平分线,∴∠DCA=∠ACB,
又∵AD∥BC,∴∠ACB=∠CAD,∴∠DAC=∠DCA,∴DA=DC,
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
∵AB⊥AC,∴DE⊥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点F是AC中点,∴AF=CF,∴EF是△CAB的中位线,∴EF=AB=2,∵ = =1,∴EF=DF=2,
在Rt△ADF中,AF= =4 ,则AC=2AF=8 ,tanB= = =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判断点F是AC中点,难度较大.
5、(2013年南京)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C与BD相交于点P。已知A(2, 3),B(1, 1),D(4, 3),则点P的坐标为( , )。
答案:3; 7 3
解析:如图,由对称性可知P的横坐标为3,
,即 ,所以,PE= , +1= 7 3
故P的坐标为(3, 7 3 )。
6、(2013•烟台)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60°,若其四边满足长度的众数为5,平均数为 ,上、下底之比为1:2,则BD= .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算术平均数;众数.
分析:设梯形的四边长为5,5,x,2x,根据平均数求出四边长,求出△BD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解:设梯形的四边长为5,5,x,2x,
则 = ,
x=5,
则AB=CD=5,AD=5,BC=10,
∵AB=AD,
∴∠ABD=∠ADB,
∵AD∥BC,
∴∠ADB=∠DBC,
∴∠ABD=∠DBC,
∵∠ABC=60°,
∴∠DBC=30°,
∵等腰梯形ABCD,AB=DC,
∴∠C=∠ABC=60°,
∴∠BDC=90°,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 =5 ,
故答案为:5 .
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性质,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BC、DC长和得出三角形DCB是等腰三角形.
7、(2013•六盘水)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4,AB=5,BC=10,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连接DE,则四边形ABED的周长等于 19 .
考点:梯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E,然后求出四边形ABED的周长=AD+AB+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
∴DE=CE,
∴四边形ABED的周长=AD+AB+BE+DE=AD+AB+BC,
∵AD=4,AB=5,BC=10,
∴四边形ABED的周长=4+5+10=19.
故答案为:19.
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2013•曲靖)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则CD= 3 .
考点:直角梯形.
分析:过点D作DE⊥BC于E,则易证四边形ABED是矩形,所以AD=BE=1,进而求出CE的值,再解直角三角形DEC即可求出CD的长.
解答:解:过点D作DE⊥BC于E.
∵AD∥BC,∠B=90°,
∴四边形ABED是矩形,
∴AD=BE=1,
∵BC=4,
∴CE=BC?BE=3,
∵∠C=45°,
∴cosC= = ,
∴CD=3 .
故答案为3 .
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9、(2013四川南充,19,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60°,P为BC边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APE=∠B,PE交CD 于E.
(1)求证:△APB∽△PEC;
(2)若CE=3,求BP的长.
解析:(1)证明:梯形ABCD中,∵AD∥BC,AB=DC.
∴∠B=∠C=60°. ……………1′
∵∠APC=∠B+∠BAP,
即∠APE+∠EPC=∠B+∠BAP.
∵∠APE=∠B,
∴∠BAP=∠EPC. ……………2′
∴△APB∽△PEC. ……………3′
(2)过点A作AF∥CD交BC于F.
则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ABC为等边三角形. ……………4′
∴CF=AD=3,AB=BF=7-3=4.
∵△APB∽△PEC, ……………5′
∴ = ,
设BP=x,则PC=7-x,又EC=3, AB=4,
∴ = ……………6′
整理,得x2-7x+12=0.
解得 x1=3, x2=4. ……………7′
经检验, x1=3, x2=4是所列方程的根,
∴BP的长为3或4. ……………8′
10、(2013•钦州)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E,∠DEC=∠C,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Zxxk.Co]
考点:等腰梯形的判定.3718684
专题:证明题.
分析:由AB∥DE,∠DEC=∠C,易证得∠B=∠C,又由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即可证得结论.
解答:证明:∵AB∥DE,
∴∠DEC=∠B,
∵∠DEC=∠C,
∴∠B=∠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判定.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1、(13年北京5分19)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 BC,连结DE,CF。
(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AD=6,∠B=60°,求DE的长。
解析:
考点:梯形中的计算(平行四边形判定、梯形常用辅助线作法、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12、(2013年深圳市)如图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D//BC,AB=DC,AC与BD交于点O,廷长BC到E,使得CE=AD,连接DE。
(1)求证:BD=DE。
(2)若AC⊥BD,AD=3, =16,求AB的长。
解析:
13、(2013•益阳)如图1,在△ABC中,∠A=36°,AB=AC,∠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
(1)求证:AE=BC;
(2)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B于F,将△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144°)得到△AE′F′,连结CE′,BF′,求证:CE′=BF′;
(3)在(2)的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CE′∥AB?若存在,求出相应的旋转角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对应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答案;
(2)由旋转的性质可知:∠E′AC=∠F′AB,AE′=AF′,根据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得出即可;
(3)分别根据①当点E的像E′与点重合时,则四边形ABC为等腰梯形,②当点E的像E′与点N重合时,求出α即可.
解答:(1)证明:∵AB=BC,∠A=36°,
∴∠ABC=∠C=72°,
又∵BE平分∠ABC,
∴∠ABE=∠CBE=36°,
∴∠BEC=180°?∠C?∠CBE=72°,
∴∠ABE=∠A,∠BEC=∠C,
∴AE=BE,BE=BC,
∴AE=BC.
(2)证明:∵AC=AB且EF∥BC,
∴AE=AF;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E′AC=∠F′AB,AE′=AF′,
∵在△CAE′和△BAF′中
,
∴△CAE′≌△BAF′,
∴CE′=BF′.
(3)存在CE′∥AB,
理由:由(1)可知AE=BC,所以,在△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过程中,E点经过的路径(圆弧)与过点C且与AB平行的直线l交于、N两点,
如图:①当点E的像E′与点重合时,则四边形ABC为等腰梯形,
∴∠BA=∠ABC=72°,又∠BAC=36°,
∴α=∠CA=36°.
②当点E的像E′与点N重合时,
由AB∥l得,∠AN=∠BA=72°,
∵A=AN,
∴∠AN=∠AN=72°,
∴∠AN=180°?2×72°=36°,
∴α=∠CAN=∠CA+∠AN=72°.
所以,当旋转角为36°或72°时,CE′∥A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根据数形结合熟练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
14、(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CD,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
考点:菱形的判定;梯形;中点四边形.
专题:证明题.
分析:连接AC、BD,根据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得AC=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F=GH= AC,HE=FG= BD,从而得到EF=FG=GH=HE,再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即可.
解答:证明:如图,连接AC、BD,
∵AD∥BC,AB=CD,
∴AC=BD,
∵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
∴在△ABC中,EF= AC,
在△ADC中,GH= AC,
∴EF=GH= AC,
同理可得,HE=FG= BD,
∴EF=FG=GH=HE,
∴四边形EFGH为菱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作辅助线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15、(2013•咸宁)理解:
如图1,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点A、点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解决问题:
(1)如图1,∠A=∠B=∠DEC=55°,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图2中画出矩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E;
拓展探究:
(3)如图3,将矩形ABCD沿C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E恰好是四边形ABC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试探究AB和BC的数量关系.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分析:(1)要证明点E是四边形ABCD的AB边上的相似点,只要证明有一组三角形相似就行,很容易证明△ADE∽△BEC,所以问题得解.
(2)根据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得到强相似点的两种情况即可.
(3)因为点E是梯形ABCD的AB边上的一个强相似点,所以就有相似三角形出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可以判断出AE和BE的数量关系,从而可求出解.
解答:解:(1)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
理由:∵∠A=55°,
∴∠ADE+∠DEA=125°.
∵∠DEC=55°,
∴∠BEC+∠DEA=125°.
∴∠ADE=∠BEC.(2分)
∵∠A=∠B,
∴△ADE∽△BEC.
∴点E是四边形ABCD的AB边上的相似点.
(2)作图如下:
(3)∵点E是四边形ABC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
∴△AE∽△BCE∽△EC,
∴∠BCE=∠EC=∠AE.
由折叠可知:△EC≌△DC,
∴∠EC=∠DC,CE=CD,
∴∠BCE=∠BCD=30°,
∴BE=CE=AB.
在Rt△BCE中,tan∠BCE= =tan30°,
∴ ,
∴ .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以及理解相似点和强相似点的概念等,从而可得到结论.
16、(2013•滨州)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板凳的正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BA=CD,BC=20c,BC、EF平行于地面AD且到地面AD的距离分别为40c、8c.为使板凳两腿底端A、D之间的距离为50c,那么横梁EF应为多长?(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得AH=DG,E=NF,先求出AH、GD的长度,再由△BE∽△BAH,可得出E,继而得出EF的长度.
解答:解:由题意得,H=8c,BH=40c,则B=32c,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D=50c,BC=20c,
∴AH=(AD?BC)=15c.
∵EF∥CD,
∵△BE∽△BAH,
∴ = ,即 = ,
解得:E=12,
故EF=E+NF+BC=2E+BC=44c.
答:横梁EF应为44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及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这些是需要我们熟练记忆的内容.
17、(2013杭州)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线段AG,BG分别交CD于点E,F,DE=CF.
求证:△GAB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由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DE=CF,利用SAS,易证得△ADE≌△BCF,即可得∠DAE=∠CBF,则可得∠GAB=∠GBA,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GAB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证明:∵在等腰梯形中ABCD中,AD=BC,
∴∠D=∠C,∠DAB=∠CBA,
在△ADE和△BCF中,
,
∴△ADE≌△BCF(SAS),
∴∠DAE=∠CBF,
∴∠GAB=∠GBA,
∴GA=GB,
即△GAB为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79424.html
相关阅读:扬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有答案)
白银市平凉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2012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适应性测试卷
深圳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2015中考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之线动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专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