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化石燃料的利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M
第4章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知道利用化学科学开发氢气等清洁燃料的可能性。
【学习重点】
化石燃料的利用
【学习难点】
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请说说右图中国节能标志的意义
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 、 。其中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它们属于 (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西气东输”工程中“气”是指 。化石燃料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为了人类的长期发展与繁荣,我们要设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主要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 ,二是 _________
3.阅读课本和《同步导学》.72.页,完成下表:
煤石油天燃气
所含元素主要
次要
所含物质及所属类别
燃烧产物主要
次要
工业加工的方法
及主要产品
用 途
二、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将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
2.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
燃料热值(J/Kg)价格(元/千克)
原煤2.1×1070.4
天然气3.9×1072.8
煤气1.56×1074.0
液化气4.7×1073.0
酒精3.0×1074.0
汽油4.6×1074.3
柴草1.7×1070.3
(1)你认为选择家用燃料时,要从哪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你认为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给环境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3)你知道有哪些新能源值得开发和利用呢?

三、总结与反思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
⑴全球气候变化 ⑵热污染 ⑶大气污染
知识链接
1、燃料标志:“CNG”??压缩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
2、能源的分类
(1)根据能源的形成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根据能源是否可以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根据人类对能源的认识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3.可燃冰 阅读.107.
四、达标检测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煤和石油的形成 B.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干馏)
C.从石油里分馏出汽油等 D.高温裂解天然气制取氢气
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是 ( )
A.热污染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大气污染
3.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
A.煤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隐患
B.煤气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潜伏着无形的杀手
C.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着用水危机
D.直接燃烧石油作为燃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4.煤、石油、天然气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做能源 B.大量砍伐树木做燃料
C.用高粱、玉米酿制酒精做能源 D.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5.下列燃料中,被人们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酒精
6.新华社1999年11月17日电,在兰州召开的一次能源地质国际研讨会上传出讯息:“可燃冰”将帮助人类摆脱日益临近的能源危机。“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据测定1 “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164 的天然气释放的能量相当。根据以上报道以及你所知道的事实,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将成为人类新的后续能源;
B.“可燃冰”的形成过程是水变油,属化学变化;
C.“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清洁卫生等优点;
D.我国南海、东海海底已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E.青藏高原的冻土层可能存在“可燃冰” ;
F.目前,我们在“可燃冰”的开采、运输和使用上已经没有难题了。
7.汽车尾气主要是含铅(Pb)污染和含有CO、SO2、NO等有害气体的污染。铅污染是由于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造成的。我国各大中城市政府已明令规定市区内禁止出售含铅汽油。治理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方法之----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叫做“催化转化剂”(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的净化装置。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SO2的氧化。
(1)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是一种化合物,其分子由一个铅原子和四个(C2H5)原子团构成,写出四乙基铅的化学式 。
(2)写出CO与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SO2被氧化成SO3的化学方程式 。

五、课后训练 《同步导学》第5课时
六、后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57694.html

相关阅读:燃料和热量
元素
饮用水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物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