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培养的新标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前言: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要乖!”“要表现好!”无形中,“孩子在别人面前为我们做足面子、让我们觉得脸上有光”成为了判断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但事实是否是这样呢?所以,一定要认清,好孩子的标准究竟该是什么样。

“表现好”?

  旧标准:孩子有社会称许的表现

  新标准:对孩子的期望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

  典型情境:你的女儿两岁。好友贝贝妈带着贝贝来访,贝贝看中了你女儿最心爱的娃娃要玩,你女儿不给,你命令女儿把娃娃交给贝贝,女儿只得照做。贝贝走后,你的女儿大哭一场,说再也不和贝贝玩儿了。

  孩子不“抠门”,能和小朋友分享,无疑会让我们觉得很有面子。但希望两岁的孩子就懂得分享,而且是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这个要求就超出孩子的年龄了。即使我们自己,就一定能把最心爱的钻石耳钉借给朋友分享一晚吗?

   实用策略:

  妥善安排情境

通过对情境的安排和控制,避免孩子因自己的冲动而产生不好的后果。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

  当你提出的要求符合孩子年龄时,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帮助孩子达到期望。

“听话”?

  旧标准:孩子听从成人的指示

  新标准:孩子有内在的行为准则

  典型情境:孩子在游乐场上迟迟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见小朋友越来越少,你对孩子说:“别的小朋友都回去了,你也该走了吧!”终于把孩子拖走了。

  当我们用“别的小朋友都如何,所以你也 要如何”这个句式来向孩子提要求时,潜台词就是,我们对你的标准是相对于别的小孩的。于是孩子可以很容易地反驳:“你看东东还没有走,我也可以不走!”相似的,幼儿园老师也习惯说:“你看小班的小朋友都能如何如何,我们中班就更要如何如何。”孩子就可以说:“你看大班小朋友还在打人,我中班的打人又怎么了?”

  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模式里隐含着我们的假设和判断。当我们一贯以相对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时,不仅会陷入自相矛盾,和别人比较也会成为孩子关注的焦点。

    实用策略:

  对某一种情境下孩子应该如何行事有明确的标准,并且一贯地执行

   不同照看者对孩子遵照同一标准

  当不同成人采用不同方式时,孩子就会感到很混乱。对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比如睡前不吃甜食,不能打人,不能骂人,成人的态度越一致,孩子会越容易遵守。

“懂事”?

  旧标准:孩子很讲道理,不轻易发脾气

  新标准:孩子有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典型情境:你4岁的儿子和邻居家的浩浩一起玩游戏,两个孩子有不同的玩法,你的儿子说:“你那样就不对,我这样就对!你一定得按我说的玩!”,两个孩子你一拳我一腿地打了起来,你把儿子拉到一边,厉声呵斥了一顿。

  在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尊重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原则。尊重包含很多含义,在有不同意见时能够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甚至想方设法达到妥协,就是尊重的内涵之一。

  研究表明,那些道德发展较好的孩子,往往来自有平等、民主气氛的家庭,母亲往往比较有灵活性,更多使用讨论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命令式,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带着积极、愉快的情感。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要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幼儿早教

当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实用策略:

  容许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

  孩子的意见在成人看来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否定、嘲笑他们的见解太容易了。好的父母应克制自己让他们闭嘴的冲动,耐心倾听孩子的话,甚至从中找出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和鼓励。早教网

  即使不能实现孩子的想法,也表示你理解他

  尊重孩子不等于凡事都听孩子的,但要求孩子服从的同时,需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

“有规矩”?

  旧标准:孩子做出好的、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

  新标准:孩子有内在的秩序感

典型情境:路上又堵车了。你从左边换到右边,从右边换到左边,还是开不动,于是把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内在的秩序感是现代人的特点。

  对孩子的行为我们会给予奖惩,但是奖惩本身只能让孩子知道趋利避害。孩子们更多会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来学习。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候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要决定自己该如何行为的时候,需要想一下,我们期望孩子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成为一个连排队都不会的人,生活在一个大家挤来挤去的混乱的环境,还是成为一个文明程度更高的人,生活在一个更加现代化的环境?幼儿早教

  实用策略:

  当孩子做得好时可以奖励孩子,但是不以奖励作为有好行为的交换条件

  “给爷爷奶奶唱个歌,就给你糖吃!”,这种所谓奖励其实更接近行贿或收买。

  不以惩罚作为家长自己出气的方式

  惩罚是让孩子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比如因为没有收拾玩具,玩具会被没收24小时。虽然是惩罚,但家长的态度应该是平静的、讲道理的。早教网

教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技巧

  好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和宝宝共同的努力,家长也需要学会一些技巧:比如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满足物,通过想像好的结果以及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克制冲动、延缓满足、抵御诱惑。

一般说来,道德水平更高的孩子会不那么自私,会有更多利他的行为。研究发现,利他的孩子往往更活跃,社会化更好,更有能力,更有主见,更有同情心,能够在团体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道德思维水平上也更高。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有讽刺意义的是,过于看中面子而不重里子,我们反而不会有这种收获。幼儿早教

  总结:新旧标准的对比更容易让家长发现就的标准存在那些缺陷,可以及时的补充,及新的标准有哪些不足都是可以及时填充得。无论是那种方式都是可以帮助家长让孩子接受到更好更有科学依据的教育标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1077489.html

相关阅读:给说话推迟宝宝的小贴士
童心是鼓励和呵护的
如何教宝宝学习英语?
礼貌用语和孩子感恩的心
玩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