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感知球体的特征,尝试用语言来表达球体与其他几何形体的不同。
2.能找出生活中的球体,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活动分析:
要了解球体,首先要感知球体的特征。通过圆形和球体的比较、球体和其他相似几何体的比较,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对建构球体的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把“目标一”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球体,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对球体的认识,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发现球体的快乐。所以我把“目标二”定为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一次操作材料:圆形硬纸片和乒乓球各人手一份。
2.二次操作材料:球体(皮球、玻璃弹珠、球体积木、乒乓球等)、不是球体(熟的鹌鹑蛋、椭圆的积木、橄榄球等)若干。
3.生活中有球体存在的物体的幻灯片(配有球体效果图)。
活动分析:
数学活动重在操作,而操作最关键的是材料。本次材料投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化。本次活动的材料都是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容易获得,幼儿也很熟悉。
2.递进性。第二次比第一次的操作要难,要求也高。第三次幻灯片的运用又是在两次的基础上更进了一个层次。
3.趣味性。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基本是以玩具为主,深受幼儿的喜爱。特别是最后一个课件的运用。如当幼儿说“建筑物中有球体”的时候,在图片的球体上会出现一个球体的边框,新奇而且效果明显。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不同,初步感知。
1. 教师出示圆片和乒乓球:这是什么?
(材料典型干扰少:圆片和乒乓球是最简单易取的材料,也是特征最明显的材料。特征明显,对幼儿干扰因素就少,感知就更清晰。)
2. 交代任务:请小朋友去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找找他们之间的不同。
3. 幼儿自由玩,教师观察。
(多种感官运用:运用看、摸、滚来区别两者的不同,即从多角度发现球体的特征,概念更清晰明了。)
4. 集体交流、讨论:圆片和乒乓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2>>>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721017.html
相关阅读:幼小衔接数学故事:9的加法应用题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加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铺路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朋友多
大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