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来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创设星期妈妈和星期宝宝角色:
(1)星期妈妈 教师导语: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2、通过情境来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师: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之间进行讨论老师讲故事一周日的由来,讲完故事老师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么安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第四天是星期三,......
3、其余幼儿为星期宝宝来正确排队进行游戏,游戏"开火车"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4、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师: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按顺序排好的星期宝宝们"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多媒体演示相应的星期宝宝会向前走出来)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 天。
5、游戏"找朋友"玩法:幼儿带上"星期"头饰,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星期妈妈有七个宝宝,幼儿通过活动,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足:有少数幼儿对今天、昨天、明天还不是很了解,需要老师和同伴的帮助才能进行时间的表达。
附:星期的由来西方国家七日一制的称呼多带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礼拜这一天,叫"礼拜日",七天称"一个礼拜",中国为什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
这就是既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评析:
1、创设的故事情境对这个等分的数学活动是很好的,既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对这个活动产生了兴趣,又能通过分蛋糕的形式体现出等分的思想;2、活动过程中老师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让幼儿体会到等分的思想,这一点是很好的,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值得借鉴的;3、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好像只是让幼儿来操作图形的等分,活动准备中提供的像豆子,红枣,橡皮泥这些材料好像并没有用到,这些材料我觉得可以用来像幼儿展示说明有些东西是不容易等分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570106.html
相关阅读:大班数学教案:我的朋友多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加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故事:9的加法应用题
大班数学教案:铺路
大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