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活动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设法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水面,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到水底,这是大班常见的探究活动内容,我在《蛋宝宝浮起来》这一活动过程中,以“一课三研”的方式尝试投放不同材料,引导幼儿亲自实践、发现问题,进而把探究引向深入。
实践一:材料投放的种类单一,循规蹈矩
活动情景:
第一次活动,我准备了泡沫板、软泡沫、双面胶等材料若干,要求每位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使生鸡蛋浮起来。
孩子们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开始工作。他们有的将蛋直接放在泡沫板上,可泡沫板总是左右倾斜,蛋老是从板上滑落下来。“真好玩!”孩子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试,乐此不疲。有的用双面胶将泡沫板和鸡蛋粘在一起,鸡蛋有点摇晃,可最终没有滚落下来!“还是不稳,再加一层好了!”他们又在泡沫板上贴了一层双面胶,这样似乎牢固多了!“这次可能行!”结果泡沫板在水上还是左右倾斜,鸡蛋依然掉了下去实验宣告失败。有的将蛋放在大块的软泡沫中,发现蛋居然浮起来了,他们大声地欢呼起来:“浮起来了!浮起来了!”其他的孩子也纷纷效仿。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的确很高,大部分幼儿都是把原来沉在水底的蛋放在泡沫上面“完成任务”的!
我的分析:
为什么大部分幼儿的操作方式都停留在简单而粗浅的水平上,缺乏从新的角度的探索?我的分析是:本次活动重点仅仅局限于通过实验发现可借用有浮力的泡沫使蛋浮起来这一个结果,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过于浅显,活动也不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我所提供的主材是一块大的泡沫,幼儿不用太动脑筋就会把蛋放在上面,完成任务,这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和思维。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认为:在活动中,材料越丰富,选择余地越大,幼儿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应该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
实践(二):材料投放得过多过杂•相互雷同
我的调整:
基于上述分析第二次我将活动的重点由结果转至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增加了材料的种类与数量,丰富了关键材料与辅助棚料,加大了材料的难度,提供比铡小的泡沫,使其不能承载一个到的重量。我把幼儿分成四个组,每组都投放相同的平行材料,如:绳子、双面胶、透明胶、软泡沫、倒花、泡沫板、布、纸等。
活动现场:
活动开始时,各组首先想到的都是用绳子把泡沫与生鸡蛋捆绑在一起,我们称它为“捆绑式”接下来,有的小组看到还有
幼儿园活动实录及评析两例
幼儿探索活动实录:茶叶是叶子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266259.html
相关阅读:《装糖(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辩论活动“给河里小动物喂食”
《有趣的鞋宝宝》教学设计
运动教学活动??趣玩软垫(中班)
小班数学游戏:快快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