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白来到了黄鹤楼上,登楼望远,景色如画,美不胜收。于是诗兴大发.但他一转身,看到墙壁上一个叫崔灏的人已题了一首: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罢此诗,击节叫好,一进竟感觉自愧弗如起来,于是最后,只在那首诗的下面写了两句话便走了。那两句是: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故事讲完了,该总结道理了。做人要谦虚,李白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号称诗仙,竟然会对一个无名小卒甘拜下风,还留言称赞,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哪还能不要谦虚呢?
如果这样结束文章,似乎也倒不失一篇短小精干的哲理小故事。但问题就在这里。什么时候起,人们仿佛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故事,然后一个道理,就此了事。如果得出的道理新鲜有趣倒也罢了,而偏偏却是老生常谈。想想,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再加上一个老生常谈的结论,这样的文章该是何等的庸俗无趣?
当然,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几乎没人用雷锋的例子说事了。但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人们沿用的还是那种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二女儿卖草帽。晴天老太太为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而发愁,雨天又为二女儿的草帽卖不出而郁闷。我想,接下来我不说你也该知道结果了。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讲故事的人习惯性地得出了那个乐观和悲观的道理。然后以一种志得意满的口气告诉读者:人应该学会转换视角,选择乐观的角度去看问题。
而在这里,并不是说得出的结论有问题,而是这种思维模式本身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抛开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换一种方式想问题呢?当然,这种说法已与那位作者所谓的转换视角大相径庭。他所谓的转换视角只是观点的转变,而这里,则是从根本上针对那种思维模式的改
变。比如,李白的那个故事,我关心不是李白谦虚不谦虚的问题,而是在想,如果没有崔灏的那首诗,李白会不会又会写出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来?至于那个老太太的故事,我想的则是,如果是阴天,她是该唉声叹气还是喜上眉稍呢?
周国平曾撰文批评这种文风是典型的小散文模式,一个庸俗老套的故事配以众所周知的道理,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会掩盖生活的本来复杂面目。我想,这种简单思维模式该休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iwei/82915.html
相关阅读:管理故事:改变思维赚钱
思维创新
创造性思维技巧训练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 43
富翁的思维方式:多接触不同的人才能带来不同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