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人类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它研究的并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创新一类的“创造技法”。创新思维还应该包括人类自身素质的全面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创新思维的无穷魅力。通过分析“灵感、兴趣、预测”这三个因素以及它们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来研究创新思维的一部分内涵,激发人们进一步认识创新思维,加深对创新思维的理解,从而极大的调动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潜能,促进创新思维的普及和提高,使创新思维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逐渐变成大众的思维方式,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一、灵感变成随感的理由
灵感最重要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是“创造能力”,其次它是“突然”爆发出来的。也就是说,灵感这种创造能力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也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但是,我们承认灵感的突发性,并不等于也同时承认了人类对灵感无所适从。灵感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创造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最终获取的灵感不管多么辉煌,都是在“创造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综合运用的结果。当我们了解了灵感产生的过程,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我们就完全可能将无序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加以合理利用,使之成为能够受人类控制的“随感”,将其随时转化为一项计划的结果,一个问题的结论。
从创新思维的直接结果——创造发明活动来看,创造发明的基本进程常常是由问题引发的思考。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煮饺子问题,煮饺子时要等到水沸腾了的时候才应该下饺子,可是当生饺子下到锅里的时候立刻将水冷却了,这时如果不加以搅拌,水就会由于达不到100℃的温度,不能迅速加热饺子内部的空气、增加浮力而导致饺子沉入锅底并且粘在锅底上。如果加以搅拌,就要打开锅盖,这样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还延长了升温的时间,导致饺子的口感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下了饺子之后的水重新沸腾而又不使饺子粘锅,就必须满足既要不打开锅盖,又要不断的搅拌这个条件。想到这里,方案也自然就清晰了,“在锅盖上安装一个搅拌器”。上面可以看作是一种 “灵感”。但是这类的灵感是完全可以驾驭的。当前,在一些具体的小发明项目中常常使用这种思维方式而且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现在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开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具有它本身的规律性,如果找到这个规律性加以分析,就可能会得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也就是说,“灵感”是可以有机获取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事物的整个过程量化,把一个整体细分为若干个微小的部分,依据原理和规律性分析,将会容易实现这个微小部分的理想化,这就是我们大家都懂得的一个道理。例如,我们虽然不能说一下子解决整个人生的发展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就能够将某一项具体的工作做得很好之后还会将下一项具体的工作也做得很好。如果我们逐次逐个地将一系列做得很好的具体工作串联起来,使之全部成为“有用功”。那时我们就完全有能力说,我们把握了自己人生的轨迹。如果我们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待周围的事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现灵感,捕捉灵感,将“灵感”转化为我们工作和实践中的“随感”,使之成为创新思维链条中的有机环节,我们就能够正确解决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二、兴趣和需要是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人对于所喜爱的其他人或事物,在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兴奋点和倾向。这个兴奋点和倾向性可以驱使人向着所喜爱的目标不断的付出努力,不为挫折所阻碍,矢志不渝地追逐成功。当感兴趣的目标出现的时候,人可以调动自身最大的潜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兴趣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暂时忽略兴奋点之外的大部分信息,最大限度的对工作目标投入力量,因此往往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展,在创新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收益。
一般而言,人们对物质产品感兴趣,是因为生理需要的满足;人们对精神产品感兴趣,是因为心理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有需要就一定会有兴趣;没有需要,兴趣一定不会持久。例如在外语学习的问题上,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教育、鼓励和引导人们学习外语。可是由于不经常使用,今天学了、明天忘了,再学、再忘,最终使人们丧失了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但是早年的广东和上海,特别是香港,会说英语的人比比皆是,不懂英语反倒成为了怪事。在一些欧美国家,熟练掌握两、三门以上语言的人早已不是凤毛麟角。再来看中俄边境的一些地区,一直被认为难学难懂的俄语,竟然成为了没有多少文化基础的小商小贩们用来谋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许多人学习俄语,乐此不疲。其原因何在?还是需要!
兴趣来源于需要,保持于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成就感和满足感都与“依赖性”有联系。让我们来看看电子游戏,由于游戏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其精彩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游戏者的大脑皮层建立强烈的兴奋灶。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游戏者会随着不断取得的成功和胜利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为之感到愉悦。但是,由于游戏的特殊设计,多数人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都不能顺利的“将游戏进行到底”。成就感所引发的自信心以及对成就感的进一步追逐,再加上不甘于失败的求胜心理交替刺激着游戏者的大脑,形成强烈的心理依赖态势,它迫使游戏者建立多次重复的心理趋势,要求自己必须将游戏再重复进行下去,直至取得胜利。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意外原因使游戏终止,游戏者便会产生懊恼、焦虑、烦躁、愤怒等一系列的心理不适的反应,这也是典型的依赖性的表现。相同的例证除了以上列举的之外,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
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使得到需求的人形成依赖性,兴趣就可以长盛不衰。要想培养并保持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建立经常的依赖性刺激环节是关键,而建立依赖性刺激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注重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培养,形成循环的、稳定的心理趋势。具备了这些因素之后,兴趣就会始终伴随在创新思维的左右,也就等于为创新思维注入了青春和活力。如果再加以进一步的强化训练,使创新思维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形成依赖性,就一定会使人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三、预测从来就不是神话
预测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能动的控制和把握机遇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讲,如果要适应和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未来的事物有一个前瞻性,有一个预测。如果掌握了这个预测的方法,我们就会抓住事物的脉搏,发现和了解事物发展的走向,掌握了主动性,就会提前对未来的事物做好准备,有条不紊的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并且利用这些变化去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未来是可以预测的。这个观点乍听起来有些“算命先生”的色彩。但是详细分析之后我们就会知道,预测是实实在在的唯物主义的方法,也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杂乱无章的。事物的发展有着它自己内在的规律可循,就像数学上1+1必然等于2这个事实一样。发展的结果必然建立在事物本身内在的特性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逻辑基础之上。若要获得预测和前瞻的能力,就必须要在对事物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认真分析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摸清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在逻辑基础上的特点,并将其作为下一个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前提来对待。如果说未来是可以预测的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那么,我们说,明天是可以预测的,比如明天我们该做什么,明天会有怎样的天气等等,肯定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既然我们能够把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就能够把握未来的某几天,把握未来的某一段时期。整个人生历程、整个社会发展历程同“某一天、某几天和某一段时期” 相比,显然只存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差异,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据这个规律,或许我们会因此从这里推断出一个连我们自己都为之一震的假说,那就是,科学的预测人生和未来,就如同天气预报一样,也是完全可行的。谁能够有效的把握未来,谁就等于找到了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使创新思维变成涌动的喷泉,谁就可以成为自己人生航船的舵手。
灵感、兴趣和预测构成了创新思维体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创新思维的这几个要素之间,灵感和兴趣是创新思维的生命和动力,而预测则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场。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把灵感变成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随感,我们的创新思维将会蓬勃发展;不断的发现兴趣、保持兴趣,我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化枯燥为快乐,化腐朽为神奇;如果再获得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成功预测这个法宝,我们的人生将会最大限度的减少盲目性,就会高屋建瓴,将浩瀚的宇宙“尽收眼底”。构建于这几个要素之上的创新思维如果应用于技术创新,可以创造出不断领先的有形产品;而如果将其应用于人类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则可以引领人们由认识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挺进;准确的把握人生轨迹,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人独有的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时间、智力、财力和生命的浪费,进而不断形成具有巨大创造力的人才群体。当我们全民族内部这种人才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将必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iwei/15568.html
相关阅读:创造性思维技巧训练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 43
富翁的思维方式:多接触不同的人才能带来不同的创意
思维创新
管理故事:改变思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