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诗人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设想;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保重友情,名义仿佛嘱人相思,反面却深寓本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听。全诗情调健美文雅,怀思丰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协调柔美。堪称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传播者为数甚多。《相思》就是戏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有名歌者李龟年流浪江南,常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硬朗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逝世,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说它为“相思子”。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感。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友人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天然,寄语设问的口气显得分内亲热。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多少枝,是象征深长的,这是抉择富于情趣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明天将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梅树的记忆,反应出了客子深沉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耻辱友好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寓意对方“多采撷”红豆,还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动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伎俩,如汉代:“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好像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所有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爱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本人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法流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况。用“多”字则表示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联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响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引人爱好,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弥补说明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能够体味到更多的货色。诗人真正不能忘记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等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添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弥漫着少年的热忱,青春的气味,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抒发得鞭辟入里。它“一鼓作气,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蕴藉。在生涯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实无华,做作入妙。王维很擅长提炼这种素朴而典范的语言来表白深挚的思维情感。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风行名歌是绝不奇异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8218.html
相关阅读:村晚 雷震
非常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_全诗赏析
采莲曲 王昌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全诗赏析
恰是江南好景致,落花季节又逢君_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