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描写秋天的诗句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出自盛唐诗人的《长信秋词?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色彩,卧听南宫清漏长。

赏析
第一首是宫怨,应用深婉蕴藉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伎俩,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在跟幸福的少女,在悲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女的悲惨的毕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诉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居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不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分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实在却在艺术后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入地表现了主题。这是由于: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会为一的整体,不管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颜色、衬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风物应该良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氛围;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独。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阐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器具都已年久陈腐,色彩黯淡;二是解释时光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幽微,四周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用是器物自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到,是她的黯淡心境的反应。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跃然纸上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火来看前三句诗,才晓得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渐压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瓜熟蒂落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绘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吻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段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留神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恰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流露怨情、表示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因为诗中人心情凄清、愁恨难眠,才会觉得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天子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一语道破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奇妙运用、这一把怨情暗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言外之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6663.html

相关阅读:《江上》译文注释_《江上》点评_王士祯的诗词
瑞鹤仙?秋感 吴文英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