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素来不在不用要的事件上挥霍精力
文/鲍鹏山
常有人说我的报告很有激情,可是今天我听了前面两位嘉宾的演讲,我觉得自己被秒杀了。(全场大笑)
尚老师、许院长他们的激情,来自对文化的酷爱。文明确切是一个可以激发我们情感的高尚货色,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明他的生命力是无比茂盛的。他不是凉飕飕的,而是富有豪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斥了爱和诗意的目光。
可是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导,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巧、专业,唯独缺乏文化。我们培育了很多精巧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蛮横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有句很著名的话:知识就是力气。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从历史上看,1840年当前,中国面对西方的迷信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伍。从现实上看,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用知识很好地答出一份标准化试卷,可能就读不了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知足自己物资的愿望。
无论从历史教训还是事实压力,我们都知道知识太重要了。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只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逝世了
首先,知识是无限的。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世界是无穷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无限世界所包括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系统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找了一批专家出了一套国学题目。题目出完后,编纂想让我审一下。我看了5分钟,对它的判断就是6个字:无趣、无聊、无用。
好比有一道题目问: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期的宦官是可以授室的?(全场笑)这是十分严正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讨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态、心理状况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影响、作用都搞清楚,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如果你的重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途都不。
还有一道题目: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如果你能把它变成体系的知识进行剖析研究,它是有意思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并没有这样的志愿和目的,他只知道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对他不仅没用,还可能发生负面影响。
由于他晓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谜底,心里一阵窃喜,感到本人是世界上最牛的人,并且他特殊想让别人知道这一点。于是,他每天等着别人发问,以期播种别人的敬仰。为了等到这一天,他可能每次跟友人吃饭的时候都点胡萝卜,(全场笑)别人吃得很香,他却只等着一个问题。
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
有不少人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论断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糟蹋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比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断,有2个片段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准确。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统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缓和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阐明他仍是正凡人,假如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然而没想到他真知道。(全场笑)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凌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咱们性命的流向。”
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涯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比方,良多人关怀某个明星爱好的色彩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多少次婚,又离了几回婚。当一个人把精神花在这些处所时,他可能取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警戒知识》。主要观点就是,我们的生命原来就不可能占领无限的知识。更可悲的是,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鄙陋。
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总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毕生确定不会有什么成绩。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辨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断定,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君子。”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并不可能因而成为正人,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消耗精力和时光呢?
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聚精会神、乐不可支、兴致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实际上,在知识之外有一种更主要的东西。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在座的都读过。两个小孩争辩说,太阳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依据,说早晨近是因为凌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说中午近是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
孔子活得真有压力,他简直是那时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问他。两个小儿问孔子,但孔子没法判定。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气讥讽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略是想,只有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认了孔子的价值。
这个思路显然是过错的。在人生知识的考场上,谁能站到最后?我今天跟大家打个赌,我能够出一套100分的常识类标题,每道都有尺度答案,但我能让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过来,你们也可以给我出100分的知识类题目,让我一分都得不到。
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出过一道题,老师对学生提一个请求:“你当初问我一个问题,必需满意两个前提,第一是要我答复不出来,第二是你必需要有标准答案。”许多人说这个题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认为出得很好。因为它告知我们,在知识的考场上,没有人可以站到最后。有一个聪慧的学生立刻问:“老师,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全场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316057.html
相关阅读: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演讲稿
2015抗战胜利演讲稿400字
俞敏洪:用“4B”精神,做“5B”的事情
传递爱心感恩演讲
工作成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