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以下是“草莓园创业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从小立志当新农民
从高考结束那年起,返乡创业就成为陈海林努力奋斗的方向。一方面是受到父母的影响,陈海林的父母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约1.3公顷土地,种了十多年的蔬菜。种植蔬菜容易受天气等影响,而且蔬菜价格起伏不定,导致传统的种菜模式收入也不稳定。陈海林为此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祖辈们“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和模式。
另一方面,在陈海林看来,“民以食为天”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在农村创业发展种植大有前景,他也希望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新农民。
陈海林在大学里并没有学习农业专业。在成都双流读大学期间,一次经朋友介绍,陈海林去听了浙江农业专家在双流举办的讲座,了解到沿海地区一些先进种植模式,并吸收了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观念。他还得知,浙江一带的草莓种植发展得很好,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返乡创业的星星之火在他的心中越燃越旺。
做足功课后返乡创业
2019年大学毕业后,陈海林就回到田家镇种植草莓。当时他面临的压力不小:一方面,其父母觉得好不容易供他读大学,本以为可以就此跃出“农”门,在大城市里考个公务员或者当一般的上班族什么的,结果在外面走了一圈最后他又回到了农村,一开始父母自然不能接受;另一方面,父母都种植蔬菜十多年了,现在要“划”出大约0.67公顷土地来栽种草莓,之前他们从未种过,因此心里也没有底。
为了栽种草莓,前期陈海林已经做了不少“功课”??他经常泡在一些农业论坛,与网友交流经验,并通过电子邮件向一些专家、教授请教相关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并非科班出身的他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从“门外汉”逐渐转变为“行家里手”。同时,他还积极给父母做思想工作。看到陈海林种草莓的决心如此坚决,父母也就只好由他了。
头年就遇到销路问题
有了规划,关键在行动。第一年,陈海林就尝试栽种了约0.67公顷冬草莓,将书本、网站里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据介绍,冬草莓成熟期为当年8月底到次年5月初,有8个多月的时间。为了减少成本,搭建大棚、清理老叶、拔除杂草、疏花疏果等很多工作都要亲自做,时间一长,他的双手也被磨起了老茧。
在陈海林和家人的努力下,第一年草莓就获得了大丰收,令他们兴奋不已。不过,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们也面临着销路问题。他们主要将草莓运到内江城里卖,方法很传统,效果不太好,一些草莓因为卖不出去最后烂在了地里,让他们感到非常痛心。第一年下来,总共收入只有几万元,再刨去人工、建大棚等一些成本,收入就更加微薄了。不过这也让陈海林意识到,种植草莓除了提高种植技术外,如何拓宽销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
今年收入突破十万元
今年,陈海林积极通过新媒体加大草莓基地宣传,开展了一些采摘草莓的活动,为草莓基地增加人气的同时,也打响了草莓园的知名度,提高了影响力。“今年草莓根本不愁卖,平均每天都有300人左右到草莓基地来采摘。”
陈海林算了一笔账,“今年我的草莓有1公顷,由于雪灾产量受到影响,销售收入刨去人工、农资等支出,平均每0.07公顷地的产值在8000元上下,这样算下来收入在12万元左右。”
现在内江到田家的快速通道已经开通,交通更加便捷了,而且长江记者家园游客增加,带动了沿线的产业发展,这些有利因素让陈海林对自己的创业更加有信心。他瞅准商机,准备扩大草莓基地的规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以接待更多游客,同时增加一些休闲娱乐设施,让顾客上门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还有半个多月草莓下市后,他打算在地里栽种其他应季的蔬菜,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土地充分发挥价值。
在市场销路方面,陈海林一方面准备发展电商扩大销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新鲜草莓配送服务,缩短从草莓采摘到送至居民餐桌的时间,让市民可以吃到更加新鲜的草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309528.html
相关阅读:李想:80后创业者的七要点
章光101赵章光:赤脚医生创造财富传奇(一)
蒙牛老板牛根生创业故事
值得投资的创业项目
创业故事:苏大“面膜姐”创业月入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