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本创业成功故事的介绍有很多,这些创业者利用很小的成本,却创造出了很大的财富,本文就介绍了四个小本成功创业的故事,可供参考。
【小本创业故事一:2元糖葫芦年赚2千万】
卖2元钱一串的糖葫芦,别人充其量只能靠其来勉强维生,而朱呈却可以一年销售6000万支,并且让她赚到了2千万。那么,她的成功秘诀又在哪里呢?
1997年,曾是山东临沂市“市劳动模范”的朱呈下岗了。1999年,朱呈到山东省平邑县走亲戚,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农民在砍山楂树,原来平邑前几年大量种植山楂树,造成山楂过剩。因为赔钱,农民只好把树都砍了改种别的作物。朱呈想,这山楂可是做糖葫芦的好原料啊,就以五分钱一公斤的价格买了9000公斤山楂。
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朱呈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无核冰糖葫芦。为了创新,朱呈自然不满足于现在的情况,有一次,看到儿子吃的月饼,她突然灵机一动:这糖葫芦里面能不能填充一些东西?在丈夫的帮助下,她给糖葫芦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酱甚至熟鸡肉、牛肉等等。她把夹心糖葫芦再拿给大姐和父亲一尝,没有说不好的!
就这样,一批印有“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字样的冰糖葫芦成功上市,并且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她用贷款的钱专门租了一间大房子,添置了生产工具,雇了几个人,开始了创业之路。产品上市仅仅一天,700支夹心冰糖葫芦全部卖光。就这样,朱呈的平拍一炮打响。从那一年冬季开始,朱呈就招募人员,奔赴全国各地。经过努力,“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渐渐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100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
接着,朱呈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精品。他们借鉴冰糕的包装技术,实现了夹心糖葫芦的精美包装;同时还针对传统冰糖葫芦不易保存的特点,成功研究开发了不化糖的“新品夹心冰糖葫芦”。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常温下保持3个月不化糖,并且不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口感。正是凭借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朱老板的资产已经超过了2千万。
【小本创业故事二:小馒头赚大钱】
在重庆渝中区的七星岗,有一家名为“兄弟馒头”的店。店小不起眼,名气却不小。在北暗区和解放碑附近的上班族,经常得提前预订。每天往一个办公楼里送的馒头,就有几百个。馒头店开业两年多,共赚了一百多万。
馒头越做越小,顾客越来越多
“兄弟馒头”小店的创始人叫李帮林,小店开业不到两年,每天要卖6000个左右小馒头。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他做的也是传统的大馒头。在这条三百多米的小街上,这样的馒头铺总共有四家,因此开店初期李帮林的生意一直处于低迷阶段。一次,他去超市购物,发现超市里出售的某品牌的小馒头非常受顾客欢迎,而且购买的人群多以年轻人为主。这一下启发了李帮林的思路??将馒头做小。
李帮林先是将原来的大馒头变成和核桃一样的大小。然后,对小馒头的目标顾客进行了细分,推出了三种不同口味的小馒头。首先针对年轻女性崇尚苗条、健康的心理,推出了粗粮、杂粮小馒头。其次,针对年轻人爱吃零食的特点,推出了体闲类的奶油小馒头。这种馒头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营养丰富。
针对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的消费心理,推出了韩国风殊的小馒头,来满足他们追求时尚、潮流的消费特点。从2005年开始,每个0.5元的小馒头,李帮林每天都能卖掉6000多个。
三种小馒头,利润各不同
李帮林每天销售的6000多个小馒头当中,其中销售量最多的是粗粮小馒头,但利润最高的却是韩国小馒头。比如粗粮小馒头每个成本在0.3元左右,每个售价为0.5元,每天能销售3000个左右。顾客主要以办公楼里的上班族和一些白领女性为主。奶油小馒头每个成本在0.25元左右,每个售价为0.5元,每天能销售2000个左右。顾客主要以上班族和部分大专院校的学生为主。韩国小馒头每个成本在0.2元左右,每个售价为0.5元,每天能销售1500个左右。顾客主要以中小学生和部分年轻人为主。
这样,一个月下来三种小馒头的利润大概在3万元左右。
【小本创业故事三:小黄瓜引出的创业路】
张恒毕业于湖南某知名大学、英语6级,刚出校门的他没有任何思考就跑到了义乌这个老外商人聚集最大的地方.到了一个外贸公司任职业务员.没有任何经验的他.做了3个多月的业务.没有赚到一分钱不说.甚至于还要父母寄了2000多元来糊口.针对这个情况.他考虑到了自己创业这条出路.
而创业商机恰巧源自于一次外出跑业务.那时候天很热.小张去买黄瓜吃.在等削皮的那段期间.碰到了.许多带着翻译的老外.看到了卖黄瓜的都提出要去买一根来吃.因为毕竟不贵.而且尝试下这个样子也好.可大多被翻译以种种理由拒绝而没有在黄瓜摊前驻足.而没有协同翻译一起的老外更是只能远观、不敢近谈.
小张这时候就想到.为什么我不去卖黄瓜呢.或许.或许.这样比我做这个业务还会有点收入呢.说干就干.小张第二天就没去外贸公司上班而是拿着自己仅剩的几百元.买了一个篮子.一把削皮刀.和几十根黄瓜.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兴致勃勃的开干.可是10几天才卖了仅够自己维持温饱的十几根黄瓜.无疑又象是给小张浇了当头一喷冷水般!这个时候的小张真是万念俱灰了.堂堂大学生.卖个黄瓜都卖不来.传出去不得笑死人啦.小张想了想.决定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第二一大清早的就跑到商贸城.一见到老外走来就吆喝开了.就这样.仅仅一天的时间.他卖出去的黄瓜就比自己这十几天的多卖了3倍多.
而正是因为小张生意的火爆.他的黄瓜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新鲜的.从来都没有留了很久的黄瓜拿出来卖的说法.现在他的日纯收入已经达到了300多元一天.生意好的时候.甚至能赚到500元一天.直到现在.小张有了自己的黄瓜固定客户。
【小本创业故事四:熬粥“熬”出的百万富翁】
10年前,台州人罗永宝来到宁波,在从事了多个行业后,他发现开粥店有商机,于是硬是凭着自己的熬粥秘方和辛勤劳动,用5年的时间“熬”成了百万富翁,现在已经在宁波安家落户,完全融入了甬城的生活。
开粥店基本没有淡旺季
喝粥在广东等地非常风行,而且近年来有向全国各地蔓延之势。“很多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喝一碗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罗永宝说,对一些白领来说,喝粥比快餐还快,更适应高节奏生活的要求。同时,粥并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美食,很多上年纪的老人也是粥店里的常客。
上午10点左右对一些快餐店和饭店来说,往往是生意比较清淡的时段,有些甚至已开始张罗午餐,但此时罗永宝粥店的生意却依然红火,来喝粥的客人络绎不绝。记者数了数,店里粥的品种多达80多种,分美容、养生、山珍、海鲜等四大类。
“开粥店基本没有淡旺季。”罗永宝说,他的粥店24小时营业,尽管这样会增加不少成本,但对粥店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很大的宣传。考虑到很多人光喝粥会吃不饱,罗永宝还在店里提供凉菜、点心等食品,并且提供外卖服务。“宁波的外卖市场潜力巨大,预计至少能增加20%的营业额。”罗永宝透露。
坚持走大众化路线
罗永宝的粥最便宜的只要2元/碗,而最贵的也只有38元。“我们以前曾推出过198元一碗的粥。”但罗永宝发现,这么贵的粥点的人并不多,有时配好了料却无人问津,白白浪费了。罗永宝想,粥还得走大众化路线,用噱头揽客只能起到一时的轰动效应,做餐饮最终还得靠品质和口味。
“熬粥有什么秘诀吗?”记者问。“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加点佐料,煮熟熬烂。粥熬的时间特别长,一般一锅粥要熬上近1个小时才能熬透,熬的同时还要用木棒在锅里搅和,一锅粥熬下来,整个膀子都酸得抬不起来。”
创业之初也曾遭遇危机
在开粥店前,罗永宝在老家办过玩具厂,但没多久就关掉了。2002年,他来到宁波,看到了粥店在外面很流行,便与两位朋友商量在宁波开一家粥店。
2002年春节,罗永宝和两位朋友一起投资的粥店在城隍庙开业了。由于当时喝粥在宁波还不像现在这么流行,因此在开业的头一个月里,顾客少得可怜。罗永宝一边加大宣传,一边对消费者口味进行市场调查,并在食物品种和经营模式上作出调整。渐渐地,粥店的名声传开了,顾客也开始多了起来。
好事多磨。粥店在生意好转的时候又遇上了“非典”,2个月时间里基本没做生意。两个合伙人打了退堂鼓。此时的罗永宝也想过放弃,但他执着地认为,城市人讲究营养,追崇新潮和时尚,看似很平常的粥如果经过“包装”,应该能在城市里找到“一席之地”。罗永宝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果然,不久光顾粥店的人又多了起来。
让喝粥像泡方便面一样方便
去年7月,罗永宝突发奇想,花钱租来一辆中巴车,把车包装成一辆流动餐车,定时出现在高教园区的校门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了,生意非常不错。”罗永宝说,流动餐车机动灵活,而且还省去了房租,下一步,他准备把这一模式复制到一些社区,让很多小区居民都能就近喝到美味的粥。
看到罗永宝的生意这么好,很多人都打来电话表示要加盟,但罗永宝都婉言谢绝了。“加盟意味着要付出,不是收了加盟费那么简单。我想把粥店的生意做得更好一点,到明年再考虑加盟的事情。”罗永宝还透露了他的一个想法,他准备办一家粥厂,把粥速冻起来放到超市去卖,顾客买回家只要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就可以吃,让喝粥像泡方便面一样方便。“相信这种卖粥方式在全国都没有过,这一行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创业心得
罗永宝认为,开粥店关键要把好“地段、装修、口味”三关。建议店面最好装修考究些,但面积不宜过大,约在20平方米左右比较理想。特色养生粥如果在粥的味道、火候以及食疗方面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应该会拥有一定的市场。另外,可以在主营粥生意的同时兼营饮料以及主食等,以形成互补。不过他也提醒,粥店生意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很多人还是把粥当作早餐或夜宵,很少有人将粥作为主食,如果选址不当,目标消费群可能比较有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171335.html
相关阅读:章光101赵章光:赤脚医生创造财富传奇(一)
值得投资的创业项目
李想:80后创业者的七要点
蒙牛老板牛根生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苏大“面膜姐”创业月入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