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月27日(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清廷发布上谕:准政务处奏,以江苏江宁在政使所属江淮扬徐四府暨通海两直隶州,归江淮巡抚管理,仍着两江总督兼辖,各专责成。新设江淮巡抚驻清江县(即原漕运总督驻地),原漕运总督恩寿被任命为江淮省巡抚。但是,同年4月21日(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清廷又谕令,以苏淮分立行省,治理既多不便,著即无庸分设,江淮巡抚即行裁撤,所有淮扬镇总兵著改为江北提督,以资镇慑。在平常时期,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如此匆匆兴废,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江淮设省的建议,最早是同治三年御史陈廷经提出的,但当此议交由两江总督曾国藩等酌度形势、妥筹具奏时,即被以划江而治,对军事吏治的兴废无关,不应轻改成宪,而加以否定。到光绪二十八年,调任漕运总督陈夔龙以漕督名实不符,奏请裁撤。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日,御史周树模,又以刻下各省卫官已撤,屯户已改丁粮,归州县经征,南漕半改折色,半由海运,各省粮道亦次第裁减,漕督无官可辖,而体制极崇,殊非综核名实之道,建议裁去漕运总督。与此同时,修撰张謇经由江督端方条陈,裁撤漕督、徐州建省。端方本人积极支持此议。
端方、张謇的建省方案,徐州行省范围,包括原江宁布政使辖区的江北四府二直隶州,安徽颍、亳两府州,河南的归德府以及山东曹州府凡40余州县,省治设在徐州。这种设想,是根据徐淮地区在经济、历史和人情风土的共同点上提出来的。原奏还讲到徐淮一带,民情强悍,伏莽滋繁,当南北之冲,地方关系重要,既撤漕督,必须改设大员,才能镇抚。但是,政务处认为,徐州在江苏,地居最北,若于平地创建军府,既多繁费,而分割苏皖鲁豫40余州县,亦涉纷更;因此,不同意分割皖鲁豫地面划入新设省份,仅撤去漕运总督,径设巡抚,以裨实用。据称,其好处是,一切廉俸饷项,衙署标营,均仍其旧;总督在江南,巡抚在江北,既无同城逼处之疑,而江宁布政使所辖六府州改隶江淮,亦无增多文牍之扰,不必移添一官,加筹一饷,而行省已建,职掌更新,建置合宜,名实相副。当然,政务处也考虑到,事关改建行省,且系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管辖之地,各有责成,所有未尽事宜,应请饬江、漕二督及苏抚体察情形,悉心妥议,奏明办理。
江淮建省上谕虽然公布了,但却遭到江苏省籍京官陆润庠等一批人的坚决反对,他们举出分治不妥的许多理由。例如,首先,认为当前正议撤销一批巡抚,却新添出淮抚,造成一省两抚局面,未免政令纷歧:其次,若江淮分省,则要政首在定界。过去苏皖分省,已非旧时形胜,苏省跨江,还有徐淮,据上游之势;今划江而治,江苏仅存四府二州,地形平衍,形胜全失,几不能自成一省。而且设省清江,舍临江扼要之名城,就滨河一隅之小邑,似亦未甚得势;第三,“本朝”制度,省分三等,如果苏淮分省,江淮地面较宽,仅及中省,江苏则幅员周回不足500里,不能称作大省,若改为小省,则一切经制均需更改,筹饷摊款,尤多窒碍;第四,漕督无责吏治,徐淮过去四府两州,设两道一镇,已足扼要控制,地方要政,向由藩司禀承总督以治理,事属简便,若加改设,似出无名。若江宁布政使仍旧在南京办事,则江淮巡抚孤悬虚寄,徒多文移禀报之烦,无补于吏事军事。因为有了这些缺陷,所以归结为:因裁漕督而添巡抚,因设巡抚而添设行省,于办法为倒置,于定章归迁就,加以朝廷本无分省之意,江督亦无废事之虞,江省吏治完善安定,此等大政,似不必轻改成宪。该反对意见还认为,根据政务处奏定的会议章程,关系内政的官制裁改、新设行省等类,应由各衙门请旨会议,或特降谕旨举行,一体与议,复奏请旨遵行;现在仅由政务处议奏奉准,而办理章程,尚待部臣督臣议复,似事局未为全定,故要求朝廷重新考虑。
陆润庠、恽毓鼎等人的奏议;随后均交政务处按照奏定章程会议具奏。1905年4月21日,清廷一方面召恩寿返京,一方面公布上谕,宣布裁撤江淮省。当清廷于3月14日发布上谕要各衙门会议时,端方已离开南京前往湖南任职,新任署两江总督周馥与张謇(商部顾问)商议,认为政务处奏定的办法,江淮行省仅辖原江宁布政使所管区域,省治又在清江,与原议不合,也不再坚持设省。他们建议,改为设提督、副都统各一名,驻徐州。各衙门向政务处咨送的说帖,其中主张苏淮不必分省另设大员者,计42件,主张裁去淮抚者计32件,坚持苏淮分省及复设漕督者共7件。由于大部分意见认为改设巡抚诸多不便,以改设提督驻扎者居多;政务处奏议,请即照准周馥所奏,改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文武并用,节制徐州镇及江北防练各营,仍以淮扬海道兼按察使衔,有权处理江北枭盗重轻各案,毋庸解归苏州省城。同时,任命潘万才署江北提督,令其将营伍重新整顿,认真训练,以重地方。
江淮巡抚的设置,除了苏籍京官强烈反对之外,新任署理江督的反对意见,也十分重要。根据政务处奏准的江淮设省议中,江宁布政使仍然存在,并驻南京,与总督同城,巡抚则在清江;总督徒拥节制虚名,除军政,外交外,实际难有历来的权力;而军政方面,要事须与巡抚协商,联名上奏,并无独断权力;江苏巡抚又驻苏州,事实形成两江总督被架空的局面。因此传出周馥由于督抚权力争夺问题而持反对态度,有此倚恃,其部下的官绅也参加了撤废淮抚的活动。一个重大的行省设置,其兴也疾,其废也速,致使一般人都不明白有江淮建省一事。
政治区划的因革,既要考虑历史渊源,也要随形势变化而加以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即如徐淮地区,由汉至唐为重镇,宋及金元降为散州。明代以来重视淮安,历为漕运总督驻扎之地。顺治六年裁庐凤巡抚,改为漕运总督,漕督移驻淮城以西的清江仍兼巡抚事。清季漕运衰落,从地方治理说,废督设抚,或设其他官吏,势在必行;分苏淮而治,正如政务处奏议中所说,事实上“久若划疆而治”,淮抚之设.不过是使其名实相副而已。
但是,江淮巡抚毕竟裁撤了。清廷不能压住反对意见,固然是由于苏籍京官的反对及新任署江督的不表赞成,但政务处改变张謇原议,因陋就简(即所谓定章迁就)搞一个小的江淮省而不是建一个大的徐州省,使苏人就事论事,专就一省之分合论利弊,这不能不说是造成裁治的主要原因。事实显然,陆润庠等人所述四点反对理由,十分勉强,归结起来是保持现状;(即江苏跨江立省,定制已久,疆宇宴安,官吏无阙,朝廷本无分省之意,江督亦无废事之虞,分治设省,是好事之徒轻躁之举。所以,政务处经此攻击,也就无意坚持了。京官们的异议导致朝廷一个重大兴革上谕的撤销,也反映了清廷在庚子以后权威式微状况。
平心而论,张謇徐州设省之议,是有眼光的。徐淮地区有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军事上是长江屏障,从经济发展上说,如果能作为一个以徐州为中心,融合四省边区的协作区或省份,不但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对国家有所贡献,就是对江南而言,也会造成一个互相竞争、互相补充的发展机会,这对由江苏布政使辖区构成的江苏省,就不应产生出一种被分割的感情,被肢解的局面,而是应看成开辟了一个彼此兴旺发达的途径。当然,要建设一个大的徐州省,牵涉问题不少。执事者思虑未周,授人以柄,国人则因循保守,难于虑始,哓哓众口,不易成功;但如果中央政权强大有力,因势利导,这也是不难办到的事。
历史已在淡忘,但徐州议设行省及江淮省建置的兴废,仍不失为后人的谈助和可以引起后人的思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51316.html
相关阅读: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