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清末那些辞官教书的“厅官”们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清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等“戊戌六君子”殉义于京城菜市口(王西京作品《远去的足音》)

  福州人林则徐曾说:“30年前的福州,读书人不想升官,即使考中进士做了京官,也宁可归乡,在州郡书院里找一个教书的工作养家糊口。”

  他说的虽是嘉庆年间的事,但整个清末,进士出身的京官,辞官回乡教书的为数不少。这些人,都官至六品以上,相当于现在的“厅官”了。

  浙江湖州人钱振伦,22岁中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1850年辞官,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淮阴崇实书院、扬州梅花书院、安定书院等处任教,直至1879年在扬州去世。

  钱玄同父钱振常,1871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11年后,也于1882年辞职回乡,先后在绍兴龙山书院、常州乐仪书院任教。

  1883年,四川富顺县人刘光第,中进士后授刑部广西司主事,因母丧守制回乡不归,在地方书院教书。

  皓首穷经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好不容易谋了个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的金饭碗,他们为何辞职去当老师呢?主要是他们做了京官,如没有外派到地方担任有实权的官职,在原职又无法升迁,就仕途渺茫,穷困潦倒。

  清制六品文官年俸银60
两,禄米60斛(约9000斤)。雍正起,特支双俸(禄米除外),称“恩俸”。也就是说,他们的年收入为120两银子,加9000斤禄米。

  清朝米价波动较大,如果按米价相对平稳的乾隆年间算,据卢锋《我国长期米价研究(1644-1910)》所载,那时米价大约15文钱/升。一升约1.5斤,即1斤米价格为10文钱。现今超市的平均米价为2元/斤,则一升米价格相当现在3元钱。

  1两银合1000文,可买100斤米,即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元。那么,六品京官的年收入相当于现在4.2万元。他们拖家带口,甚至雇佣家仆,既要保障全家吃穿住行医,又有官场应酬和人情往来,显然很窘迫。

  1888年,刘光第在族叔、盐商刘举臣的资助下,重返京城。“留京有家眷,每年非六百金不可”,而俸银仅五十余金。重返京城的刘光第一家,每年开支至少要600两银子(约今12万元),可是其工资才50多两银子(约今1万多元)。

  刘光第回京后,在京城南的西门外修复了一座废圃和几间旧舍作为寓所,一住10年。为了糊口,他家人常去粥厂喝粥。

  光绪末年,京城米价腾跃,百物昂贵。加之刘光筑(刘光第弟)来京读书,屋仄另迁,生活更窘。家中唯有一老仆守门,凡炊事洒扫皆夫人及诸女承担。
10口之家,常以玉米、番薯贴食。来了朋友,“沽酒、瓜豆待之”。

  他自己“一身袍服,十年不易”。且常在家“自锄片地种蔬菜”。其夫人张云仙在京11年,从未出门交际应酬,终日料理家务。

  刘光筑满以为可以在当京官的哥哥家里享受一番,不料天天领教的都是粗茶淡饭,还被督促读书,不满之余编了一首顺口溜,教侄女们唱:“早饭吃了喊补锅,夜饭吃了响更罗;既汤斗(熨斗),莫奈何,忍饥挨饿把书摸。”

  刘光第听后,笑着补了一句:“不成材的子弟提砂锅(讨口要饭)。”刘光第举家生活不保,全靠刘举臣的每年200两白银资助。

  1898年9月21日,慈禧政变。刘光第在寓中被捕。缇骑见他家中家具被帐破旧,夫人张云仙如佣妇,皆惊叹!他家除了笔墨书卷,别无值钱的财物。

  就义后,吊唁者看其家境潦倒,纷纷捐款赠物。其中有不知名者,留下银子百两后流泪离去。

  张仲礼曾根据刘伯骥的《广东书院沿革》一书及其他资料,推断清代书院山长(校长)年均收入为350两(约今7万元)。

  而根据柳治徽的考订,个别大的书院的收入更高,如钱振伦曾主持的扬州安定、梅花书院,光绪年间山长的收入高达700两(约今14万元)。

  这样的收入,和掌握实权,又有灰色收入的官僚比,不算高。但与年收入才4万多的穷京官相比,经济上已打了翻身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04011.html

相关阅读: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