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5月11日,焦头烂额的109联队退至黄莲江。为减轻撤退的负担,泷寺保三郎根据师团指示,将500余名伤病员集中在黄莲江的关圣殿和与之相连的民宅内,全部烧了,上演了一幕效忠天皇,集体玉碎的惨剧。
解说:1945年4月9日,蒋介石致电何应钦,下令死守芷江机场,而日军要夺取芷江机场,必须要跨越雪峰山脉。中国军队要守住芷江机场,非阻敌于雪峰天险之外不可。于是,这场以雪峰山为主战场的生死决战,一触即发。
陈晓楠:对于冈村宁次来讲,这一战关乎整个中国战局的成败,因此他指派第20军司令坂西一郎中将,来担任日本主攻部队的指挥官。坂西一郎原本是日本军界知名的陆大高才生。日本的陆军大学曾经是日本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最高学府,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黄埔军校,或者是美国的西点军校,至有少数精英人才才可以进入。
后来坂西一郎又留学德国,可以说是当时日本军方少有的宠儿。不过自从1943年以来,坂西一郎一度被调离了重要岗位,原因就是他酗酒成性。此人原本就比较善饮,但是一般还不会醉酒误事,但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其很快就从善饮转化为了暴饮。
他的部下反映说,司令官休假期间,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在喝酒,不醉倒绝不停止。而司令官原本呢性格温和,爱护下属,近年来却时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暴怒,痛骂部下。可能就是饮酒过量的原因。而他担任司令官以来很少去基层视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住处关门自饮。
解说:坂西一郎计划兵分三路进犯湘西,共投入5个师团的兵力,总计约8万余人。在宁乡的第64师团一部为右翼攻击队,任务是掩护中央攻击队右侧背的安全,向益阳攻击前进。在零陵全县的第68师团,第34师团为左翼攻击队,兵分两路前进。
集结在宝庆一带的第116师团,第47师团为中央攻击队,是会战主力。其任务是在左右两翼的掩护下,以优势兵力迅速击破中国军队在雪峰山的主阵地,直取芷江机场。
4月9日,中路日军主力第116师团分三路出发,偷渡资水,同时右翼第47师团从永丰出发,与第四方面军第73军交火。日军第34师团在东安向国军发动进攻,于是这场着名的湘西会战打响了。
这是一封1945年4月11日收到的一份来自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的来电。从这封电报可以看出,在战役开始时,国军已基本掌握了日军的动向和战略企图。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认为,日军采取多路进攻,分进合击的战术,明显暴露出兵力分散不足的弱点。于是何应钦下令,王耀武第四方面军的第100军、第74军、第73军,会同王敬久第10集团军第92军一个师,分别在龙潭、雪峰山南麓,和新化地区吸引阻击敌人。
第六战区胡琏,第18军火速从鄂西南下,拨归第四方面军序列。其部队应从辰溪、溆浦插入雪峰山东面的新化地区,再沿雪峰山东南麓下至隆回,截断湘黔公路,与北进的汤恩伯军会合,完成封闭歼灭雪峰山日军的任务。
进攻初期,日军进展相当顺利,特别是日进第116师团的先锋,第109联队。4月11日从宝庆出发,4月17日即深入到雪峰山中南部的龙潭附近。
这是一份当地村民自己手绘的湘西会战地图,地图的制作者名叫吴盛墉。当我们驱车来到龙潭进行寻访时,他从百里之外的县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吴盛墉:我绘制的。
记者:您什么时候绘制的?
吴盛墉:我是2002年。哎,小弟把袋子给我,把袋子拿图纸。这个有没有。
记者:没有没有,这个太好了。
吴盛墉:湘西会战敌军行动概见图,湘西会战经过一览图。
解说:今年已经73岁的吴盛墉老人,谈起当年在他家乡龙潭的这场战役,至今仍历历在目,说不上两句,老人情绪渐渐激动,已经无法坐着接受采访。他以频繁的肢体语言,难以抑制的诉说行动,清晰地告诉我们,当年这里是怎样一个血火硝烟的战场。
吴盛墉(湘西会战龙潭战役亲历者):到下午3点多钟,我就在我家里这里,看到前面那个方向,是麻塘山的方向到梁家洞,我们看到的地方是叫桐子坳。那里穿黄衣服的大队人马从那里来的。
解说:1945年4月17日,由日本军116师团,109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饭岛克已率领的一支约两千人的日军击先遣队,急速行军,突然出现在了雪峰山腹地的龙潭。
吴盛墉:当时看到我从那个茅草丛里。
记者:您就是当时。
吴盛墉:我趴在一个茅草丛里,从这里扒开看到他们,然后这里叫过三丘,从这个方向上面来,往下面走。随着这个弯弯曲曲,他们也好像一条毒蛇一样的,慢慢地这么走过去。
解说:虽然距离荷枪实弹的日军只有一百多米,但胆大心细的吴盛墉却并不害怕,他暗暗地计算着这支日军的人数。
吴盛墉:我就想我应该数一下他们有多少,我这样一、二过一个人我算一个,过了一匹马或者驮着东西,我也算一个,每数完一百个,我就捡一个石头是放到这里面,这个一共呢,因为他们走得很慢,大概走了两个多小时,三个小时。最后我清点石头呢,小石头21颗,也就是说从我眼皮底下当时三月初六,是路过这里两千多兵,包括战马。
解说:而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原本驻守在龙潭的第四方面军,74军第51师,正急行军开往溆浦、桥江的路上,奉命驰援桥江机场。
当时的龙潭,除留有第100军副军长唐冠英,及少数护卫人员外,唯一的队伍,是一支只有几十人的地方自卫队。
吴盛墉:51师,当时听到那个时候情报信息不稳定,不灵通,不灵通他是从龙潭这边,据说是日本要从溆浦、桥江、新化那边打桥江机场,溆浦那边有个桥江机场,为了是保卫桥江机场,所以把51师调往溆浦那个方向。正是三月初六的早晨走。
解说:唐冠英得知日军已经进入龙潭境内,十万火急。一方面命令疏散民众,另一方面立即向第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电话汇报,并请示令第51师连夜回师龙潭。
吴盛墉:所以马上把这个信息传递过去以后,就是中途要这个51师连夜赶回,我们51师走到小横垅,走到小横垅就是他们接到命令以后,后卫当前锋,前锋为后卫。掉转连夜赶回。
解说:日本的先头部队,虽然打了中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但当他们听说龙潭有一个第100军的副军长,而原来驻守在这里的第51师,神秘失踪的时候,日军的大队长饭岛克已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他们只占领了,包括鹰形山在内的三个山头,然后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如此一来,日军就错过了攻占龙潭的最好战机。接到命令的国军第51师星夜驰援,其第152团最先赶回了龙潭。
解说:溆浦龙潭是雪峰山腹地一块难得的山间河谷地,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将其铁桶般围住,只有几处险峻关隘与外界相通。这里的每座山头,都有自己极具中国乡土风味的名字,鹰形山、红岩岭、青山界、弓形山。占领龙潭,日军就可以控制溆浦,洞口进而直取新路河,距离芷江也就一步之遥了。可以说如果龙潭失守,整个湘西会战的战局将会变得扑朔迷离。
83岁的刘克孝从小居住在龙潭,他手中的乐器叫渔鼓,是流传于雪峰山一带,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老人所唱的,正是他当年亲历湘西会战时所见的情景。
刘克孝:公元1945年呐,日本鬼子进湖南,衡宝战役谁排后。三月初三进龙潭,七十四军五十一师第三团。
解说:老人的唱词告诉我们,1945年4月初,龙潭的战斗已经打响。
进攻龙潭的是日军主力第116师团,下辖步兵第109联队、第120联队、第133联队等,是日军的一支劲旅。4月17日,先期达到的日军,迅速在龙潭鹰形山修筑工事,并与附近的青山界、红岩岭的日军部队摆成犄角之势。其指挥部设在红岩岭的庵堂里。
吴盛墉:这就是当时我们龙潭战役的这个中心地方,四周都是抗日战场。我们东边这里,东边是红岩岭,红岩岭他们(日军)指挥部驻在这里。
解说:1945年4月17日深夜,国军第51师先头部队第152团首先回到龙潭,官兵们顾不上休息,迅速占领张家塘、莲河等高地,构筑工事严密防范日军。
4月18日拂晓,第51师另外两个团也全部达到龙潭,并命令153团第二营夺回鹰形山,由第七连担任主攻,全连120多名官兵,由当地村民做向导,沿山梁向山顶逼近。由于是从山下往山上攻,因此他们的武器主要是手榴弹。
韩赛君(湘西会战龙潭战役亲历者):首先是投手榴弹,手榴弹那个把子在岩缝里都填满了,后来那个山梁上的尸体互相压着。那就是中国军队的一个连队,在那里能够自己走下山的,就是那三个人。
解说:4月21日,由116师团第109联队长,泷寺保三郎率领的日军中路主力,也达到了龙潭,泷寺保三郎看到龙潭的地形以后,明白青山界阵地的重要性。于是将大部分兵力留在了青山界。
紧接着,4月22日凌晨。国军第100军第19师,第63师,也赶到了龙潭附近。虽然连续作战甚为疲劳,但当前摆在第19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收复青山界。第19师师长杨荫观察地形,发现青山界前面排列有万木冲等几座山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因此欲克青山界,须先夺回这些高峰。
其55团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一天内迅速拿下了这几个山峰。第19师初战告捷,与第51师、第63师配合,对青山界、木鳌洞、鹰形山的日军,形成了包围态势。
韩赛君:先是打了这个青山界,这个青山界打得非常激烈。大概是二十几个人一组,这200多人,攻山头,两边的山头是攻。冲到后半夜,因为后半夜打仗就是越打越亮,所谓称拂晓,拂晓战争。到最后就是碉堡攻不下,两头碉堡都是日本人占领了,这个碉堡是中国人建的,但是被日本人占领了。最后一个游击队,把那个碉堡一个游击队员用炸药把那个碉堡炸了,炸的时候他人好,没有牺牲,但是耳朵搞聋了。
解说:在失守13天后,4月29日,青山界终于被国军收回。而青山界西面的麦子畲一直为一个日军中队盘踞着,麦子畲正面低洼开阔,背面是百丈高的秃石绝壁。当地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从绝壁攀援而上,战略了主峰。在国军和游击队的配合下,不到1小时就歼敌80余人,缴获日式机枪4挺,步枪60余枝。
解说:在国军相继夺回青山界,麦子畲等山峰后,最早想要夺回的鹰形山,却一直久攻不下,日军的工事隐蔽而坚固,空中轰炸和炮火打击都已无济于事。正在苦无良策之时,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来到了龙潭前线。
陈晓楠:王耀武,山东泰安人。22岁的时候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年,他参加淞沪会战,战功显赫。被《大公报》等媒体誉为是抗日名将。1939年,他率部主战长沙会战,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升任74军军长。而在1941年参加江西上高会战,再取骄人战绩。他的74军被誉为是抗日铁军。
在1944年,他又因为参加常德会战立下大功,被提升为了第四方面军的总司令。1945年,蒋介石亲自点将,要王耀武主战湘西会战,对阵冈村宁次的爱将坂西一郎。
解说:身经百战的王耀武,明白龙潭之战对整个湘西会战的重要性。当他考察了龙潭的整个地形后,想出了一个火攻鹰形山的计谋。其实正是湖南的雨季,春雨绵绵,一直没有停的迹象。满山都是湿漉漉的,在这种条件下,实施火攻似乎万难成功。但王耀武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1945年5月7日,王耀武的一封电报,飞跃雪峰山的上空达到芷江,而后迅速转到了中美联合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手里。陈纳德对龙潭战场能控制日军的进攻感到很满意。因此,对王耀武的请求,不敢怠慢。
5月9日,5架P-40轰炸机从芷江机场起飞,向鹰形山的日军阵地实施俯冲轰炸。起初,日军并不在意,但他们没想到,这一次投下的是美国的最新式武器——纳帕姆燃烧弹。顿时,鹰形山变成了一座火焰山。
吴盛墉:我们当时喊硫磺弹,里面是加的硫磺,是燃烧弹,现在还喊,那时我们喊硫磺弹,外面是铝皮包的,放下来一燃呢火炸起好远,所以树什么碰到那个都烧,所以那个土全是焦的,到是弹坑,炸弹坑坑,弹痕累累。我们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战场打过以后那个硫磺硝磺味,那个硫磺味非常浓,简直是使人窒息。
解说:在一片片硝烟和火海当中,激战20多天的鹰形山,终于回到了国军手中。用第51师师长周志道的话说,这里白刃肉搏,屡进屡退,拉锯20多昼夜。诚有一寸山河一寸血之写照。
吴盛墉:激战了22天以后,那26天,激战了26天以后,这个日本是已经弹尽粮绝。我军一加上芷江的飞机轰炸,所以它再无力坚持下去。
解说:不久,同处于龙潭的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分别接到了各自上级部门的电报,中国军队的电报由陆军总司令,湘西会战的总指挥何应钦所发。电文是“湘西进犯之敌,已经受挫,我军应立即准备反攻”而日军116师团接到的是冈村宁次关于撤退的命令。109联队是获准最早撤退的部队,他们兵分两路,其中一路从大黄沙向洞口方向撤退。
韩赛君:从木鳌洞退到黄莲江去的日军,那是走投无路的。这里从木鳌洞到大华到黄莲江,不过三十里,二十多里三十里地。可是他们走了一天一夜。
解说:另一路更惨,经过千担洞的狭长山沟时,遭到国军第51师,第19师的围追堵截,死伤无数。
吴盛墉:当时他们一个骑兵大队长,他讲到这里我们是弹尽粮绝,根本没有还击之力,要在这里通过尾追和前面堵截,在下面这个河里死伤,当时打死打伤数百人,打数百人。他没有办法走往麻塘山,最后从这边,这里喊涓溪江,前面这里涓溪江,这里到独木塘,那里过去是黄江,往这个方向退,最后通过火把塘这里,那边插过去下了黄莲江。
解说:5月11日,焦头烂额的109联队退至黄莲江,为减轻撤退的负担。泷寺保三郎根据师团指示,采取紧急措施,将500余名伤兵员,集中在黄莲江的关圣殿和与之相连的民宅内,上演了一幕效忠天皇,集体玉碎的惨剧。
吴盛墉:尤其是到黄莲江的时候,为了减轻负担,减轻负担,五六百来人伤兵员全部集中在几个四合院里和一个关圣殿里,全部烧毁,烧了,焚烧。叫做集体玉碎,集体玉碎,那是最惨烈的。
解说:当日军退到黄莲江以后,其西、北、南面的制高点均已被国军战略,仅留东南方,退往洞口方向的一条石板路道。原来仅三尺来宽的古道,现在已经加宽了许多,但壁立如峭,险象丛生的感觉却依然还在。
吴盛墉:这个地名名叫千担洞,这里两边是高山林立,悬崖陡壁,日本军队退败的时候,就是从这里败退过来的,败退过来,这边山上一直到钢铁我们看那里的,都是100军阻截。后边是51师的军队尾追,当日本兵退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地方很险,这里黄沙河边有人行道,这么不足三尺的人行道,都是起伏不平。我军激烈地给他枪击,使这个地方血流成河。
解说:5月13日,我军空军战机配合里面部队,向困于峡谷中的日军发起总攻。109联队陷于谷中寸步难移,只有束手待毙。联队长泷寺保三郎大佐,自觉末日已到,悲伤地向师团长发出告别电报,随即烧掉密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67394.html
相关阅读: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