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习惯了皇权统治的臣民,皇帝没了,就指望皇太子。皇太子不行,还有皇子或者皇兄弟。真的不行,假的皇太子、皇兄弟就应运而生。明亡清兴,各地不断出现明太子,以此为号召,反清复明,其中最常用的名号是“朱三太子”。康熙年间最有名的一桩“朱三太子案”,主角名叫张用观,字潜斋,又名王士元,据说是崇祯皇帝的儿子、定王朱慈焕,也就是世间流传的朱三太子。
康熙丙戌年冬天,饶阳县令李力远(也有书做李方远,号朋来)解任,回到故乡蓬莱。到家不久,一位名叫张用观的先生带着儿子前来拜访。这位张用观是浙江人,字潜斋,学识渊博,棋艺高,懂音律。二十多年前,李力远在一位朋友的宴会上与他相识,张用观当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给李力远留下深刻印象。以后二人来往,有一段时间,李力远还曾接济过张用观一家的生活,以后张用观带着家眷回了南方,不再联系。
这一次张用观北上,据他自己说,是想找一个人家,充当?师。正好李力远家里有几个小孙子要请老师,就把他留在家里。两年之后的一个夏日,李力远正在家里与张用观下棋,突然闯进来一大帮军士,二话不说,把张氏父子和李力远一起抓起来,直接押往省城。在省城,巡抚大人亲自审问三人,首先审问李力远。巡抚说:“你是读书人,又曾经做过官,应该懂得国家法制,为什么要窝藏这位朱某人,纵他违法?”李力远被问得一头雾水,“我平时只知道读书,不问世事。我不认识什么朱某人,也不敢做什么违法的事情。”巡抚说:“那你说说,你家请的塾师是什么人?”李力远说:“塾师名叫张用观,字潜斋,南方人,二十年前我在东平与他相识,前年冬天来家里做塾师。他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我不知道。”巡抚问:“他在南方姓王,在山东姓张,你不知道?”李力远说:“不知道。”随后巡抚又把张家父子叫进来,问张用观:“你是什么人?”张用观的回答差一点没把李力远吓死:“我是前朝皇子朱慈焕,原本被封为定王,事到如今,不得不说出实情了。”“说说你怎么会成了浙江人。”
“崇祯末年,李自成包围了北京城。父皇把我交给王内官,我藏身在民间。城破之后,王内官把我献给李自成,李自成又把我交给杜将军。吴三桂打败李自成,李自成逃出北京,当时有一位毛将军把我带到河南,把战马卖掉,买了耕牛,做起了农民。后来朝廷开始清查流贼,毛将军害怕了,丢下我一个人跑了。那时候我十三岁,一个人往南走,在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老乡绅,曾经在前朝做过御史。我在他家住下来,改姓王,跟他的孩子一起读书。十八九岁的时候,王乡绅病死,我离开王家,到江南的一处寺院做了和尚。后来遇到余姚一位姓胡的先生,也是官宦人家子弟,把我带回家中,蓄发还俗,还把他的女儿嫁给我为妻。我有几间茅屋,半亩小园。大概的经历就是如此。”
巡抚问:“现在江南发生了两起反叛,打出的旗号都是要拥戴你为君主,恢复明朝。需要带你们去对质。”于是巡抚把张用观、李力远的供述详细记录,再派重兵护送他们前往浙江。一路来到杭州,在贡院里审问。主审者是钦差大臣穆旦,其次还有镇杭将军、两江总督、浙闽总督、江苏巡抚、浙江巡抚等多位大员。审讯开始,穆旦问:“你是王士元?”张用观:“我本姓朱,名慈焕,改名王士元,是实。”穆旦问:“你既为朱慈焕,朝廷待你不薄,为什么要谋反?”
张用观:“我没有谋反。几十年来我改名易姓,躲避祸端,我现在已经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全白,我为什么要谋反呢?而且谋反要积草屯粮,招兵买马,打造盔甲。这类事情我一样都没做,只是在山东教几个孩童读书,怎么能有谋反之事?”于是穆旦下令把浙江谋反的张某人带来,问他谁是朱三太子,张某人答不出来,说:“我们只是借用朱三太子的名义号令百姓,其实并不认识他。”穆旦再问李力远:“张用观在你家里将近两年,你果真不知道他的底细?”李力远说:“我曾经做过朝廷的命官,前辈曾经受过朝廷的诰封,朋友与君父哪边轻、哪边重,我还分得清楚。如果我知道他的底细,怎么敢与他棋诗往来,毫不避人耳目?”
审讯的记录被送往北京,由刑部裁决。很快,刑部的判决传回到杭州,主要内容是:“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细询李某,坚供不知情,然在伊家捉获,且住有年余,说不得不知情。合以知情而不出首之例,流徙三千里。”于是“朱慈焕”被重兵押送去北京,关进刑部大狱,李力远关进户部看管。浙江反叛者被正法,朱慈焕在北京被处死,家中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全部悬梁自尽,与他交往过的朋友都被流放到宁古塔和齐齐哈尔等地。张用观的一些说法,与《甲申传信录》的记载存在差别,真假难辩。大体而言,清政府的策略非常简单:对明朝的皇室妃嫔以及公主,可以优待,以示宽容,但是,皇子一定要除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63860.html
相关阅读: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