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随着时局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共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实施有过多次调整。
解放后的东北街头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5年8月6日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中共中央东北战略多次改变》
抗战胜利后,随着时局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共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实施有过多次调整。
由于东北抗联在远东与苏联红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提出不让国民党势力深入东北,以达到中共对东北的独占局面。为此,中共中央抽调大批军队和高层领导近三分之一的干部派往了东北。
可是局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其一是国民党在美国的帮助下开始向东北运送军队,拟与中共争夺东北;其二是苏军遵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准备在10月初从东北撤军。当时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审时度势,对独占东北的战略目标不再乐观。中共中央将刚刚确立不久的控制整个东北的独占战略方针作出重大调整,提出将到东北的部队分散到西、北、东满各地,然后再去争夺交通干线及各大城市的战略方针。
然而,重庆谈判签定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东北的局势骤起变化。1945年10月15日,国民党军队开始从秦皇岛登陆,并在美军的帮助下,加紧从海、空运送军队。鉴于东北有失控的危险,中共中央再次调整部署,向东北局发出加急电报:“蒋军在东北登陆,及从任何方面进入东北之蒋军,须坚决全部消灭之。……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此刻,我军须集中作战,暂时不能分散。”
但接下来由于山海关保卫战的失利,国民党军队很快从陆路进入东北,并迅速占领了锦州等战略要地。此时,苏军也拟遵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有关规定准备从东北撤军并让国民党军队接收东北,因此,苏军要求中共及其军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中共中央只能再次放弃独占东北的战略方针。这距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放弃独占东北方针还不到两个月。(摘编自《党的生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98283.html
相关阅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