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友单独媾和,签下了一个不平等的停战条约,史称“布列斯特和约”。在付出割让大片领土的巨大代价后,新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但也由此招致了更大的社会分裂、内战和列强干预。
向人民发出呼吁
当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仍激战正酣。为了阻止战争的继续蔓延,为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的第一个声明就是《和平法令》。俄国新政权在该法令中向所有参战国人民和政府发出呼吁:实现停战,举行和平谈判,但不能以割地或赔款相要挟。
在布尔什维克的外交史上,这是他们首次超越各国政府首脑,直接向其人民发出呼吁。虽说这在外交策略上尚欠老练,但考虑到各国普遍的厌战情绪,以及欧洲一些国家革命思潮暗流涌动,这一手还是十分奏效的。
在外人看来,苏俄的和平声明似乎像一种宣传手腕。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对此根本不予理睬,他们还不太愿意承认这个“篡权”政府。但同盟国一边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因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德国及盟友已经有些招架不住,因而对苏俄的和平倡议做出了十分积极的反应。
1917年11月20日,在德军东线司令部所在地??白俄罗斯境内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苏俄代表与德国及其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开始谈判。经过初步协商,12月2日到来之前,双方签订了为期28天的停火协议。
托洛茨基宣布“不和不战”
1918年1月5日,托洛茨基亲自介入谈判。自此,苏俄代表团的人员和议程,最主要是谈判风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托洛茨基心里明白,双方的谈判地位是不平等的,但又希望尽量多争取点利益。
不言而喻,苏俄代表团更希望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而德国一方的心情则相反,希望尽快取得谈判结果。2月9日,德国人在谈判中使用了最后通牒的口气,要求苏俄必须做出答复。
最后一天,当轮到托洛茨基讲话时,他发表了一个乍看上去极为荒谬怪异的声明:苏俄不会签署丧权辱国的和约,但也不会继续再战,而是要遣散本国军队。托洛茨基的这个讲话出台后,双方的谈判戛然而止。
托洛茨基的做法乍看有些离奇,但他也有自己的依据。他认为,德国人不能也不敢再打下去,这样苏俄就可以保全国土和面子。托洛茨基本人事后也承认,在2月15日的时候,他还对“德国不敢贸然进犯”有九成把握。他同时还幻想,若能在德国适时爆发革命就更好了。
德国在进攻后的通牒
托洛茨基在军事上的判断的确出现了偏差。1918年2月18日,德国在俄德前线的广宽战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在谈到刚起的攻势时,列宁点评德意志帝国说:“这头野兽没有错过机会,他们的谋略比我们更胜一筹。”在遭到德国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列宁立即要求按照德国开出的条件订立和约。
但再占上风的德国人现在不着急了,并不想马上回到谈判桌前,而是想尽可能地抓住这一契机做足文章。据史料记载,德国军队向苏俄发起大规模攻势后,向前推进的速度为每昼夜50公里。在进攻的第一天,德军就占领了拉脱维亚的德文斯克和白俄罗斯的波洛茨克,并继续朝彼得格勒方向挺进。在随后的几天里,德军就相继拿下了明斯克、基辅、普斯科夫、塔林等一些城市,所到之处几乎是不战而胜。
对于此次最后通牒,德国给定的答复期限只有48个小时。
在此前这段时间里,苏俄国内象是开了锅一样,就是战是和,人们展开了激烈而痛苦的辩论。讨论归讨论,但德国人实际上已经兵临彼得格勒城下,终究得有人上阵打仗。于是,在1918年2月21日,苏俄发布了著名的题为《社会主义祖国危在旦夕!》的命令。
当然,这份命令还是一个国防动员令,它宣布国家实行紧急状态,在指责德国续燃战火的同时,号召全体国民奋起抗敌,进而掀起一场“世界革命”。按照命令中征募志愿者的号召,从2月23日到26日,有10320名志愿者应征入伍。尽管这一人数不算太多,但这却成为红军创立的起点,这批人后来成了红军的骨干力量。
然而,正是在1918年2月23日,即今天俄罗斯的“祖国保卫者日”,普斯科夫城不经抵抗而遭沦陷,这实际等于苏维埃政府宣布了投降。
列宁的绝地反击
从与德国开启和谈之初,围绕和谈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平息过。谈判进程在苏俄引起了不同的反应,问题不仅涉及到是否爱国,而且还牵扯到意识形态。有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要向帝国主义妥协。
尤其是一部分布尔什维克人心有不甘,他们就是所谓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领头人有布哈林、拉杰克和布勃诺夫。他们坚决反对低声下气地向帝国主义分子求和,坚持要开展“革命战争”,即使国土全部沦丧也在所不惜。他们坚信,当前最主要的目标是世界革命,如果与德国人达成协议,那么就会使世界革命胎死腹中,而且离开世界革命的大环境,俄国革命也无法取得持久的胜利,而且马克思就曾经这样讲过。
但列宁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是一名理想主义和教条主义者,不会一味地陷入浪漫的空想,而是比较讲求实际,总能从现实出发灵活地变换策略。 列宁此刻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苏维埃政权比世界革命的烈火更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此说,围绕和平条约的争议,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家利益至上论与彻底革命论之间的较量,是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和空想家之间的论战。
在先前和后来,列宁的立场从未像这回这般“不得人心”,从未受到过如此尖锐的批评指责。也许,这是布尔什维克党历史上惟一的一次,其最高领导人不仅仅陷入了绝对少数的尴尬境地,甚至还遭到了党内舆论的群体围堵。
经票数统计,结果为116票赞成,85票反对,26票弃权。列宁终于如愿以偿。2月24日早晨七时,苏俄政府紧急向柏林发出一封电报:俄国准备按德国的条件签署和约,俄国全权代表团将立即前往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维持半年的和约
1918年3月3日,苏俄新的代表团抵达布列斯特,与德国代表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上签了字。按照这个被列宁亲口称作的“淫秽的和约”,苏俄失去了所有波罗的海沿岸各国,还要承认芬兰和乌克兰的独立,归还土耳其城市卡尔斯、阿尔达汉和巴统,并且要向德国支付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此外,苏俄还得立即遣散全部军队,包括刚刚创建的红军(但苏俄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执行这一条款)。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并被批准之后,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德国军队就占领了乌克兰大部,奥匈帝国军队进驻傲德萨,土耳其军队也开始反攻倒算。德军在乌克兰拼凑了傀儡政府,向当地苏维埃发起了清算,并迫不急待地强迫苏俄立即与“独立”的乌克兰签订和约。这一切,让苏俄饱尝了失败的屈辱,但好在为时不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85230.html
相关阅读: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