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有一支战斗力特别强悍的军队,他们不但横扫六国,还最终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完成了华夏民族第一次真正的大统一,这支强大的军队就是秦军。而强大的秦军兵马俑却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士兵全都不佩戴头盔,这在古代军队是极其罕见的。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冲在战争第一线的士兵和将领不戴头盔呢?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为什么连头盔都不给士兵配备?是军费紧缺还是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怕的秦军敢死队是怎样炼成的?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认为,秦军不佩戴头盔作战,竟然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并试图以骁勇善战的勇武气势压倒敌人。秦军这种战斗文化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秦军尚武的传统;二是秦军军功授爵的激励制度。秦人作为当时中国边陲一隅的非主流民族,面对中原文化自然缺乏自信,所以,他们很容易就形成了尚武的文化传统。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他说“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同样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可怕的秦军敢死队是怎样炼成的?秦军这样拼命战斗还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推着他们,那就是商鞅搞的变法中,有一条特殊的奖励军功政策。有军功的人可以得到封爵,封了爵位,带来的好处非常多。秦军规定: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这也正是商鞅变法的功不可没之处,军功爵制使得原本就拥有注重家庭理念的道德的秦国军民视死如归,使得原本就狂野矫健的秦军变得循规蹈矩,以参军打仗和勤劳于农业生产作为出人头地的出路,这也就自然而然地让秦国上下形成了全民皆兵。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因而秦国基本上没有自相残杀的内斗发生,而是一致对外杀敌立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这样,士兵的整个生活就跟打仗挂上了钩。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1155枚(另残片80片),从竹简推断墓主为秦狱吏“喜”。在这些竹简上,“喜”记载了秦军攻打刑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两起案件,充分说明了秦军勇武且嗜杀成性的状态。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挣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除此而外“喜”的竹简上还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由上述记载和史学家的考证可以看出,秦军整个部队就是一支无所畏惧的敢死队,由此,我们就能理解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什么没有一人戴头盔的奇特现象了。秦军这种强悍的战斗力,除了源于上诉的尚武、军功激励等原因之外,最根本的是源于他们一直被中原文化所排斥的历史大环境,这决定了秦人只有靠勇武的战斗才能生存,因此,既是历史造就了敢死队秦军,也是中原六国共同造就了敢死队秦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6759.html
相关阅读:过秦论-贾谊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千古不解之谜:秦始皇兵马俑为何都不戴头盔?
百里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