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大贪官和?与乾隆皇帝相处秘诀:侍君如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清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和?是怎样做官的呢?他是怎样与乾隆皇帝相处的呢?他是怎样迅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幸的呢?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前面,我们说到了和?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如下四点:第一、学识渊博;第二、出身满洲;第三、相貌堂堂;第四、聪明伶俐。但是,只是凭借这些条件,和?是不会赢得乾隆皇帝的重视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在整个乾隆朝后期,自从和?平步青云、迅速崛起以来,一直到是乾隆皇帝病死的时候为止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和?本人是一直深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和?在朝二十多年间,重要的升官和封爵就达五十次之多。
  
  是什么原因使得乾隆皇帝二十几年如一日般长久的重用和?呢?是不是和?有什么别的大臣不可替代的才能呢?
  
  各方面的才能,和?都有一些;但更为重要的是,和?在与乾隆皇帝相处时候的态度:四个字,侍君如父。
  
  也就是说,和?在与乾隆皇帝相处的时候,除了做到了一般大臣都会做到的诸如掌握乾隆皇帝的喜怒哀乐和个人好恶、利用各种时机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等等之外,和?还做到了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对待皇帝。具体说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机会,施展才华。
  
  和?非常清楚的知道,要想与乾隆皇帝相处融洽,就要在乾隆皇帝面前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大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知道,这是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一项基本条件。
  
  那么,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抓住机会、施展才华呢?
  
  第一、与乾隆皇帝和诗。关于中国古代帝王们的生活,大都向毛泽东所说的那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设大雕”。大都是赳赳武夫,在文采上要差一些。这一点,和?也是非常清楚的知道。
  
  但是,和?还知道,当今的乾隆皇帝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诗、文、书法俱佳,真可谓文武双全。就这一点来说,乾隆皇帝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中是水平最高的。而且,乾隆皇帝本人也是引以为荣的。而以上这些,是自己在咸安宫官学学习的时候就非常了解的。
  
  因此,和?在真正接触到了乾隆皇帝以后,就决定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诗、文、书法作为突破口,来赢得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好感。
  
  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对乾隆皇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和?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很多时候就命和?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了。在和?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为,如《奉敕敬题射鹿图·御宝匣戊申》一首:
  
  木兰较猎乘秋令,平野合围呦鹿竞。
  
  霜叶平铺青嶂红,角方晓挟寒风劲。
  
  图来制匣宝装成,贮就天章玉彩莹。
  
  文修戒备双含美,犹日孜孜体健行。
  
  和?还经常与乾隆和诗,历史档案中至今保存着当年和?与乾隆和诗的文档。
  
  第二、模仿乾隆皇帝书法。乾隆皇帝爱书法,和?就刻意摹仿乾隆的书法,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干脆交由和?代笔。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代笔的。从中可以看出和?书法之造诣。
  
  第三、言谈话语委婉动听。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这样的一国之君,心高气傲,整日围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句子。一句违逆圣意的话,听起来会显得愈发刺耳。和?非常清楚的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因此他在侍奉皇帝的时候,就随时提醒自己要做到紧睁眼,慢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尽量做到将话说的委婉动听。
  
  这方面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和?在处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前后的活动了。
  
  乾隆年间,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负责镇压的部队屡屡受挫,引起了乾隆的担心,他表示要御驾亲征。
  
  和?一想,就这几个毛贼,诺大的一个朝廷谁都管不了吗?非要让皇帝前去御驾亲征,台湾35000多平方公里一块土地,当时大陆乾隆爷管的面积有多少?1300万平方公里,您放着1300万平方公里不去管理,为3万多平方公里就御驾亲征,这不明显咱们清朝没人吗?如果您去了台湾,那大陆这边这1300万平方公里势必会乱做一团,因此和?要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亲征。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儿,皇帝不去,人民起义谁去给镇压下去?您别着急,和?在这个时候说话了:皇上,我跟您说,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您看您在您统治的几十年里,对老百姓多好啊,轻徭薄赋,人头税都不征收了,只征一点地税,哪见您这么好的皇上?但是台湾这里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不知道您的恩德,是什么原因呢?领导者的责任,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他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问题在这里。所以依奴才愚见,两手准备,一,继续用兵;二,换掉台湾的官员。换上一个新的官员,把您的仁德带给台湾人。短短的几句话,乾隆爷听了很中用,很爱听。你看和?话不多,第一阻止了乾隆爷亲征的打算,第二夸了乾隆爷的功德,第三指出了破敌的方略。几句话,乾隆爷还很高兴,原来就这么点事。你说,乾隆听着得多舒服?他能不喜欢和?么?
  
  二、生活起居,体贴入微。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乾隆皇帝是个皇帝。
  
  但是,在和?眼中,乾隆皇帝不仅是个皇帝,更重要的,乾隆皇帝是个很普通的老人。和?发迹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而且乾隆皇帝还越来越老。因此,在和?看来,在更多的情况下,乾隆皇帝倒不像是个皇帝,而更像是个很普通的、很慈祥的老者。在乾隆皇帝身上,和?似乎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他看到,乾隆皇帝也有我们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因此,学会如何照顾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就成为和?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二项基本条件。
  
  那么,如何照顾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呢?
  
  第一、照顾好老年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
  
  照顾好老年乾隆皇帝,这本来应该是宫女、妃嫔、太监们的职责。但是这些宫女、妃嫔、太监们都没有文化,不能同乾隆皇帝交谈诗文、书画、佛经,也不能帮乾隆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进行多种语言文字交流。所以,和?对老年乾隆来说,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的。
  
  更为重要是,年老的乾隆皇帝也与平常的老年人一样,喜欢别人奉承、照顾,和?就陪伴在乾隆左右,对皇上服侍照顾,体贴周到。从朝鲜《李朝实录》中可以看到:和?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每当皇帝咳嗽吐痰的时候,他就马上端个痰盂去接。
  
  第二、照顾好皇太后的生活起居。
  
  在历史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想要亲近什么人,如果能够由他亲边的人入手,对他尊敬的人表现出同样的,甚至更强的尊敬对他关心之人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往往会被引为同道,使人一见如故,由到奇效。
  
  乾隆皇帝这个人是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的,乾隆留有下来的万余首诗作中很多就描绘了母子之间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无限的热爱和依恋。这些诗往往借节日中母子相聚共庆为题材。比如每年五月,石榴花开,端阳春佳节来临的时候,乾隆总是陪伴着太后到圆明园中观赏龙舟。他的一首诗就记叙了这一热闹的场面,母子之情跃然纸上:
  
  快霁天中景丽鲜,宜人都为利农田。
  
  轻阴乍晴招惊牖,永昼如迟竟渡船。
  
  斜叶焦云亭畔卷,低枝榴火沼中燃。
  
  五丝彩缕随风俗,愿比慈宁寿算绵。
  
  每当太后大寿之时,乾隆总是不惜财力地把寿庆办得隆重喜庆,场面宏大,让母亲满意、高兴,而和?会与侍卫们一起,亲自抬着太后的凤辇,乾隆看在眼里,心中不由更加看重、欣赏和?。
  
  乾隆皇帝孝顺他的母亲到了什么地步?乾隆皇帝每天命令宫女给他的母亲梳头,把掉地下的头发一根一根捡起来,最后等到他母亲去世以后,把所有的头发都集中到一个盒子里,专门用黄金铸一个金发塔,这个金发塔现在保存在故宫里面珍藏着。外面是黄金的,里面是空的,空的盒子,盒子里面装的是头发。
  
  崇庆皇太后在乾隆67岁的时候,以86岁高龄崩逝,乾隆悲恸欲绝,当即剪发,服白绸孝衣,为太后守孝。乾隆罢朝三日,长跪不起,就跟灵堂那儿,谁搀也不回家去,那个时候您觉得他是皇上吗?很多人都劝乾隆皇帝,劝乾隆皇帝要节哀,要慎重,要以国家为重,要以大局为重,只有和?没有劝过乾隆皇帝一句话,乾隆皇帝跟那儿跪着,他也在那儿跪着,乾隆皇帝不起来,他也不走,他自始至终陪伴着乾隆皇帝,一句话都没说,和?没有劝过皇帝一句话。这个时候和?知道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三天以后,乾隆皇帝瘦了,和?也瘦了。乾隆皇帝后来作诗一首记录了太后故去之后的深切怀念:
  
  游岁黑甜何处乡,从容掖辇祗如常。
  
  孙曾侍宴到不代,歌舞行时娱一堂。
  
  忽尔醒来余寂寞,泛焉涕出切悲伤。
  
  因思向日即真者,非梦原都是梦场。
  
  由于乾隆的宠信,和?的官职扶摇直上,在清朝296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和?的官,武职——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文职——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议政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学职——殿试读卷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石经馆正总裁、国史馆正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钱官——崇文门税务监督;内职——兼管太医院、御药房事务;爵位——太子太保、伯爵、公爵。
  
  三、宗教信仰,紧紧追随。
  
  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都会有一定的信仰;在任何一个社会,统治者都会宣传一定的主张,使之成为人们必须的信仰。没有一个主流信仰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在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社会的主流信仰无非是儒、释(佛教)、道三家。在这三家中,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伦理思想,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基本主张,而不能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产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的影响程度远远不及佛教。
  
  清朝的乾隆皇帝崇奉佛教中的喇嘛教,于是和?也崇奉喇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就成为和?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三项基本条件。
  
  乾隆皇帝不但崇奉喇嘛教,而且对喇嘛教的经典颇有研究。乾隆皇帝还曾主持翻译并刻印了《满文大藏经》。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中国都有其信徒、组织和活动场所。其中,佛教分汉语系佛教(公元前1世纪传入)、藏语系佛教(公元7世纪传入)和巴利语系佛教(公元13世纪传入)三大支。西藏佛教,指的就是这三大支系中的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喇嘛教,属于佛教中的密宗,7世纪传入中国。15世纪初,青海人宗喀巴(1357~1419)改革了藏传佛教,把藏传佛教的教义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创建了喇嘛教,称“格鲁派”,因格鲁派的喇嘛僧人头戴黄色法冠,身披黄色袈裟而将喇嘛教也称“黄教”。
  
  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和?知道乾隆皇帝崇奉喇嘛教,于是自己也认真研习喇嘛教的经典。很快,和?就达到了能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程度。在这方面,他们能够做到心意相通。
  
  不少清人笔记中记载着关于和?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中的一件事:
  
  乾隆皇帝当满60年皇帝退位以后,湖北襄阳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起义军纵横驰骋于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极大地震动了统治者。这也让已经当上太上皇的乾隆整日寝食难安,耿耿于怀。即使在乾隆弥留之际,也念念不忘。
  
  乾隆禅位之后,忽然有一天,单独传召,命和?入大内进见。等到和?进入后宫,发现乾隆面南而坐,而当时已登基称帝的嘉庆,则只坐在乾隆身边的一个小凳上。和?跪在地上,过了很久也不见乾隆说话,乾隆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一样,只是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说什么。嘉庆侧起耳朵,努力想听清楚,却终究无济无事,不明所以。过了一会,乾隆忽然睁开眼睛大喝到:“那人叫什么名字?”跪在地下的和?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不再言语,继续闭起眼睛默默念诵着什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才打发和?出来,其间没有同和?说一句话。嘉庆大为惊愕,过了几天,密秘的传见和?,问他说:上一次,父皇召你进宫,他说的是些什么,而你回答的那六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和?应该是颇有些得意的说:太上皇背诵的是喇嘛教中的一种秘密咒语,默诵这种咒语,被诅咒的人虽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也会突然死去。所以当时太上皇问及的时候,我用白莲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来应对。这个故事很明显地说明了和?与乾隆皇帝在信仰方面的默契程度。不过,默契到连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都不如的地步,嘉庆帝又怎么会不忌恨和?呢?
  
  和?本人精通四种语言文字,这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的所有大臣中间是不多见的。所以朝廷中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关于蒙古语、藏语的翻译等兼职工作很自然就落到了和?身上。做好理藩事务,就成为和?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四项基本条件。
  
  一、做好民族事务工作。
  
  乾隆皇帝七十寿诞之时,朝廷上下都在紧张的安排祝寿典仪。此时的乾隆皇帝与众多大臣正在热河避暑山庄行宫中准备,和?等另外一些大臣则在北京留守。
  
  恰在此时,西藏六世班禅飞骑呈来一份文书。乾隆接过文书,却是藏文,随行的众位官员无一人懂得。乾隆立刻想到了和?的重要,派人火速传和?前来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候驾。
  
  和?到来后,拿起信,随即念道:“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豢养之思,不胜尽数,非他人所能比。小僧乃一出家人,无以极称,虽然每日祝祷文殊菩萨大皇帝金莲座亿万年牢固,并让众喇嘛等奉经祈祷,但仍时时企望见文殊菩萨大皇帝。庚子年为大皇帝七旬万万寿,欲往称祝,特致书皇帝膝前,以达敝意。”此信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六世班禅知道乾隆皇帝七十大寿,非常高兴,他准备亲自带领几百名喇嘛、僧人前往北京给乾隆爷祝寿。
  
  班禅大师这么说,那乾隆听了能不高兴么?人生七十古来稀呀,七十大寿如果有班禅亲自祝寿,那必然会使祝寿活动大放异彩呀。乾隆当即命和?拟诏。和?用满、藏、汉三种文字拟好了诏书。乾隆见了更是高兴啦。为了奖励和?卓越的外交才能,乾隆任命和?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不但如此,乾隆爷知道要来,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班禅住哪儿?北京有他的驻地,西黄寺,北京有他驻地,但承德避暑山庄没有,没有班禅的驻地,谁来修?换谁谁也干不了这个工作,当时乾隆爷命令和?,你负责给我建造六世班禅在承德的驻地,给他专门建造一个宫殿,现在这个宫殿(须弥福寿之庙)还在承德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共占地37900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了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风格。建造在山麓之上,在寺庙正中,建大红台一座,以此为中心,把整个院落分为前中后三个组成部分,前部建有碑亭,后部建琉璃万寿塔,依循山势,逐次升高庙的前部建筑由五孔石桥,石狮子、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组成。周围建有围墙环绕,左右建有东西掖门,上面按照中式宫城的格局建有楼台。这座庙坐北面南,正中的大红台与东红台,吉祥法喜殿相毗连。交相辉应,相得益彰,给人造成一种辉煌庄严的感觉,乾隆细细看过后,连连称赞,命和?加紧督选,财力、人才悉听他调用。历时不到一年,“须弥福寿之庙”建成开光。这就是和?督造的“须弥福寿之庙”,换别人这个工作做不了,因为你建造你必须符合西藏喇嘛教的规矩规章,而且又要适合中土的风俗,这个工作只有和?来做。
  
  和?以此为借口,和蔼的打发马戛尔尼回国。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能轻易回国,他说了几句表示谢意的许之后,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拟好、现在又经过修改的条约,共有如下的六条:
  
  第一、准许英人在舟山、宁波、天津三处贸易;
  
  第二、准许英人在北京设立一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给英人一个小岛,以供他们停泊停只,存放货物;
  
  第四、在广州附近也设立这样一个小岛;
  
  第五、免除或减少曲国由澳门贩入中国货物的关税;
  
  第六、中国海关公布税则,以便英国商人照章纳税。
  
  和?接过英使的文书后,不卑不亢地说:“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国国土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马戛尔尼连忙说:“不是,如果贵国有不同意见,我们还可以商量。”和?接着说:“贵国要求使用中国的土地又不许我们设防,这样的事怎么可以拿来商量呢?”一句话,说得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了。和?见气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来乾隆赐与美使的礼物一件之向马戛尔尼说的妙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礼物,再加上和?的巧舌如簧,把马戛尔尼乐得不知所已,早把刚才的不愉快忘记了,将条约的事搁到一边,暂且不提。
  
  和?等离开英国公使驻地后,马上把他们要求呈报给乾隆。乾隆对这些要求一概拒绝。并且回复了乔治三世一封信。
  
  和?领会了乾隆的意思,对英使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客气,第二天,和?召见了马戛尔尼。向其宣读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原船当在宁海停待调治患病之人。并查出从前该国夷人曾在浙江贸易,现已密行骁谕铺户严行禁止。该贡使等经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国,较为简便,较之赴粤可省过半路程。松筠务须会同长麟,妥协办理,勿任借词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宁波置买货物一节,惟当凛遵约束,按例置买茶叶丝斤。长麟查出从前乾隆二十一年该国夷商曾至宁波贸易拖欠铺户银1.5万余两末偿,已密谕铺户等以前事为鉴,毋庸与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闻之,长麟所查甚为周细。若该贡使等向松筠恳请置买物件,当谕以尔等夷船现在宁波停泊,已准就近酌买茶叶丝斤,其沿途经过地方不得再行买物,致违天朝体制。浙江人郭姓从前曾经勾结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极观已经严行管住。著即派要员伴送由别路进京备询,不必全带刑具。”
  
  马戛尔尼还在做垂死挣扎,再次草拟曾向和?宣布过的照会。和?把乾隆回复英国的国书交给他,示意他马上率团回国,马戛尔尼无奈只好带领着庞大的使团回英国向女王复命去了。

  原文载于:《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纪连海,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4326.html

相关阅读: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