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上的血城:四战四平让林彪苦不堪言
一、注定的血城之劫
抗战胜利,外侮既除,国共两党兄弟纷争随即开始。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腥?血雨的最新版本"楚汉相争"拉开了帷幕。其实早在日寇尚未投降之际,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就向党的高级干部指出一条夺天下之玄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现在把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在重庆谈判前后,他命令解放军从各解放区抽调十余万主力部队从海陆两路急赴东北。同时,二十余名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率领二万多名各级党政干部,赶赴东北,指挥作战和开辟建立政权的工作。
这样,通过抗日战争强大的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三省占了先机。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他派自己的得意学生(号称天子第一门生)、国军的常胜将军杜聿明统帅大军前往东北。争夺中国版图上的鸡首。于是,一场逐鹿天下的具有战略性质的大战首先在东北展开。可是要夺取东北,必先掌握哪块战略要地呢?
翻开地图,就可见四平的地位之重要,这座城市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当时是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自然,也就成了军事战略要地。(今天,这座城市旁边,还有一条高速公路)。
四平的兴起源于三次机会。在日俄战前,四平只有七千余人,小集镇一座而已。由于俄人在此开商埠,市区向东移了九里,铁路畅通后,洮南、洮安一带的皮毛与辽河一带的谷物,在这里集散物流。商业逐渐发达,人口增至三万。日俄交战,俄军败北,日本人占领四平,商业更为发达繁荣,人口由三万增至六万。"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划区设四平省,此地为省会,于是,人口增至十一万。
而市区也随着形势及人口逐次扩张,在国共血战之前,已有南至北长达九里,东至西长达八里的面积。如果换算成平方公里,应该有36平方公里(我这样换算不知对否,请四平的战友指出)。一条铁道贯通全城,分城区为道东道西,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四平,这座东北的战略要地,注定了难逃一劫-成为国共两党殊死血战的战场。
二、牛刀杀鸡,初战四平
林彪先下手为强,在1946年3月18日由道东攻占了四平。这就是所谓的一战四平。
一战四平实际上并不激烈,林彪派出了手下的虎将钟伟率领十旅主攻。由于守敌太弱,只是一些地方部队和伪军,三千余人。仅十个小时,钟伟便拿下了四平,这场仗,无论是从战术角度还是激烈程度,都不值得多费笔墨。尽管如此,林彪在战前既不愿攻而且战后也不愿守四平。这让我感到很有意思。他有几个理由:
一、部队疲惫,新兵甚多,无群众基础。
二、敌军战斗力强,调动快,一个师可作几个师用。
三、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但毛泽东却不是这么认为,他告诉林彪,国民党的美械师战斗力不强,我刘邓部已俘缴三个完全的美械师。东北国民党军孤军深入,地理民情不熟,没有民众基础,南方人怕冷,又多新兵,弱点甚多,我军应集中最大兵力,分作几个战斗,每次歼敌两三个师,最后全部歼灭进攻之敌,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为了近一步督促林彪作战的决心,毛泽东在1946年4月6日给林彪发电一封,内容如下:
(一)集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党内如有动摇情绪,那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分的全部或大部,我军即使有数千伤亡,亦所不惜。去年邯郸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所部历时十日,伤亡八千,率获大胜,可为借鉴。
(二)本溪方面亦望集中兵力,歼灭进攻之敌一个师。
(三)上述两战如能打胜,东北局面即可好转,国军现有之七个军,包括九十四军及姜鹏飞伪军在内,此两部或则不全,且包括云南龙云部及其他次等部队,大有文章可做。如我能在三个月至半年内,组织多次得力战斗,歼灭进攻之敌六至九个师,即可锻炼自己,挫折敌人,开辟光明前途。为达此目的,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代价,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当前数日内,争取四平、本溪两个胜仗,则是关键。
(四)各军区后方剿匪与发动群众斗争,一刻不能松懈,望同时严督实行。
毫无疑问,毛泽东的这封来电迫使林彪无论如何-也必须在四平打到底了。
三、耀眼的将星
四平战役或者说东北战场的双方统帅-杜聿明和林彪,是国共各自阵营的极为出色的军人,都是抗日名将!号称常胜将军!(站长按语:这里有夸大之嫌)有意思的是,这两人都出自黄埔军校,杜是一期生,林是四期生,实际上两人是同门师兄弟。
为了文章的完整,还是稍花点笔墨来谈谈这两个人的军人生涯-尽管战友们对此已了如指掌。
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和明朝的闯王李自成出自同一块黄土地。他从黄埔毕业后,从见习官兼军需上士干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晋升至将军。而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岗的林彪从黄埔四期毕业后,在叶挺的部下干见习排长,也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升至将军--两位都是从士兵到将军的典范。荣誉称号皆来自于枪林弹雨的战场。不愧为中国军人的楷模!只不过一位在国民党阵营,一位在共产党阵营。
两人在抗日战争中都各有杰作-平型关战役和昆仑关战役。这两场仗虽然打法和规模以及指挥特点不同,但都给了日本人沉重的打击和羞辱,给国人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两位身上不同凡响的军事天才。
1941年2月,杜聿明作为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成员,赴缅甸、印度、马来西亚作军事考察。杜聿明在考察报告书中指出:日本截断滇缅公路,是为了达到夺取英殖民地,又封锁中国的目的,中英两军为确保仰光海港,应集结主力在缅甸边境预先构筑阵地采取决战防御。当时正在缅甸的英国驻新加坡总督波普汉中将看了这份报告书,不觉大吃一惊,问杜:"象你这样富有理智而又刚强果断的将领,中国有多少?"杜聿明自豪而又谦逊地回答:"俯拾皆是。"波普汉中将听后,两脚一并,给杜聿明行了个军礼,说:"那末,胜利属于你们!"苏德战争爆发后,林彪致信斯大林,提出了一套如何打赢苏德战争的系统构想。斯大林万万没想到中共党内还有这样的军事人才,立即接见了林彪。林彪向斯大林面谈了自己对战局的看法,斯大林听后大为赞赏,称林彪为天才战将,并邀请他参加苏军总参谋部的工作。后来竟有谣传说:斯大林欲以3个师向中共换取林彪。
四、国军进攻,解放军防守,二战四平!
毛泽东对四平极为重视,根据他的一系列命令,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梅河口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四平保卫战,会后从东南西满调兵遣将到四平南部集结,准备大会战,城内部队则加紧构筑工事,囤积物资,并作战前动员。为了统一指挥,林彪成立了四平卫戍司令部和城防指挥部,由保一旅旅长马兴仁任司令、总指挥;左叶、杨尚儒、邓忠仁为副司令、副总指挥。中共四平市委书记刘瑞森任政委。为万无一失,林彪和彭真还带着司令部的人于四月初赶到四平,视察部队和街道,检查战备状况。战前准备不可谓不认真矣!
1946年4月18日,二战四平打响.进攻的国军部队主要是新一军和71军-国军王牌。战场指挥是郑洞国。共军首当其冲的是一纵和邓华的部队。战役是在四平城外的郊区进行。林彪的指挥部就设在四平附近。
其实这场保卫战与林彪的初衷不符,就在金山堡、大洼小胜之时,四平保卫战开打前夕,他电告毛泽东:......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应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遇有利条件亦不能歼灭敌人......。
但毛泽东在战斗进行了九天之后(四月廿七日)回电:林彪同志: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份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为马德里。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保卫战乃二次世界大仗中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之一。毛泽东的这份急电迫使林彪不得不放弃其他念头,从而决心血战四平,固守四平。
进攻四平的国军一开始就用猛烈地炮火急袭。约十余架飞机也参与了轰炸。而林彪部队的碉堡修得较高,有点类似日本人在华北平原上的炮楼。于是,成了新一军炮火的牺牲品,几乎一颗炮弹就摧毁一座碉堡。碉堡里的解放军,伤亡可想而知了。
尽管地面工事被毁了。许多壕沟也几乎轰平,但国军步兵开始冲锋突击时,却被废墟中的猛烈火力所杀伤,无法前进。双方伤亡严重。这样持续了三天三夜,阵地状况没有变化。国军71军的91师和87师向北迂回,进攻四平侧后,也遭到一、二师的顽强抵抗。双方经常在阵地上肉搏。场面惊心动魄,国军91师在向解放军的两个小阵地(海青窝棚和孤榆树)进攻时竟以两个团的兵力连续冲击达十次之多。师长赵琳阵亡也不减攻势。可见斗志何等顽强!部队何等善战,但对手亦是同样的不凡之辈,国军不能取胜。四平保卫战解放军初战告捷。双方伤亡惨重。
陈明仁如是说:"......当时解放军进攻四平的第一天就突破了我的阵地,但其战术似乎也只是根据对国民党军队的传统看法,始终从突破口出发,不去多突破些地方。而不知我们正希望这样的做法,使我们能够以少数兵力应付一个突破点。虽然以后再有地方被突破,可是始终只有两个,仍然不能影响我们的全局......我们少数兵力守了四十多天,巷战十九昼夜,结果坚守的目的达到了......"八、谁笑到最后笑得最好-解放军笑到了最后!
1948年3月11日,十四万解放军向一万四千守军发动了最终的复仇攻势。一纵七纵还是主力,还加了一个三纵。
这场战役陈明仁没有在指挥官的位置上,他已经离开四平,离开沈阳,离开东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刚因四平守卫战有功升为中将,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不久就被另一位陈姓将军-陈诚以"利用大豆作护城工事,乘机贪污......"的罪名而撤职查办,调回南京任有职无权的"国府参军"。国军在战火炽烈之时,如此撤换大将,焉能不败?
不过,就是陈明仁在四平,也无法抵挡解放军的复仇攻势,首先,战术上没有出奇制胜的招数,第二,士气更加低落。第三,共军更加强大,一句话,国民党的气数尽了!
第四次进攻四平解放军完全用炮兵重捶,待国军工事摧毁后再进行多路突破,整个战役如摧枯拉朽,仅廿四小时,占领全城,全歼守军。就像第一次战四平一样,不值得一述。
纵观四平之四战,真正精彩的是中间两战,国共双方均一攻一防。时间都打了一个月以上,死伤极为惨重,据说战后尸臭令人作呕,国民党中央社的记者团来了当天便返回,中午吃饭因为全城的尸臭而无人能下咽,倒是不少人在拼命干呕。四平为此落下血城尸城之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2096.html
相关阅读: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