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无意中翻看了一套叫《大明劫》的电影,看完后隐隐感受到孙传庭那种无力挽狂难的心情和时人的心态,重要的是看到了明朝灭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说是天意,也可以说是人为。个人认为明朝灭亡与一种连锁反应有关,先是小冰河时期,农业失收,农耕时代农业失收代表什么呢?代表没饭吃,没饭吃是会死人的,怎办,政府救济,朝政腐败让救济不力让农民还是吃不上饭,怎办,连群结队去抢粮,跟官军对抗,这就叫农民起义,越多人没饭吃,越多人加入,规模庞大,这叫农民大起义。对付这种农民大起义要有庞大且有战斗力的军队,明朝有在籍军人二百多万,可大多是吃空饷的,实际战斗人员只有八十多万,可八十多万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会太多,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呢?是贪腐!贪腐让军械没人保养,士兵没人训练,很多军械好,训练足的士兵也不见得有多少战斗力,军粮都被贪了,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谁还愿意到战场拼命了,明朝“二分守城,八分屯种”的军户制度本是很好的设计,既能守土又能自给自足,多完美了,可很多士兵的土地都被豪强兼并了(有点像罗马末年),自己也成了吃不上饭的流民,还打个屁呀!
所以一帮就为抢点吃,抢点穿,没有多少军事常识,没有多少训练,木棍,菜刀也成了军械的农民军居然神奇的屡败屡战,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官军的情况又啥呢?得力将领,精锐军人死个少个,那可以重新招募一批士兵,起用一批将领,打造一批军械,下发一批粮草,训练一些继续打不就行了吗?反正大明就人多,可把持大明朝政的就是一大批贪腐份子,贪腐是可以的,嘴上爱国也是可以的,比皇帝还爱得激烈,真要他们为大明拼命就难了,当然愿意为大明牺牲的也大有人在,只是相对太少了,那不拼命,为大明捐点钱凑集点军费可以了吧,也不行,钱时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国家是国家的,上至高官下至地方豪强没几个愿为危亡的大明出钱出力,这下好了,本来就要养育百万老朱后代还被贪官扒得干净的大明国库更加空虚,对没钱缺人才的大明来说,悲催的是除了要对付关内日益壮大的农民军,还要分兵对付关外的八旗集团外加一个多疑,寡恩薄幸,听信谗言,擅杀良臣的铁血崇祯,更悲催的是大明危在旦夕时出现了全国性的大瘟疫,大明不亡也很难,当然,除了明军,农民军以致百姓也是瘟疫的受害者,除了关外那伙人。大明劫就这回事吧。
后来,农民军攻破了北京城,铁血崇祯没有跑,挂了,高官们投降了,本来天下也该太平了,可军事科七十分,政治科零分的李同学和他的农民军兄弟可能穷了太久,他们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抚人心,招抚明朝残余势力,而是先拿投降官员开刀,逼他们把多年贪污的钱吐出来,打贪是好,但安抚好人心,等自己坐稳才打贪不是更好吗?何况你的名声本来就不太好,李同学还背上了杀皇帝的黑锅,更坏的是他手下的人还抢了准备来投降的吴三桂的女朋友,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吴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关,在吴三桂与清兵的合力打击和各路残明势力的追截下,号称百万大军,其实就十多万主力外加几十万流民的李自成农民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李自成身亡九宫山,自此农民军土崩瓦解。
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清军一路高歌猛进,不对,是前明军队,清军大多在后方督军,那些吃饱穿暖的前明军队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个个奋勇向前,冲锋陷阵,尼玛的,什么情况了。。。这时的南明小朝廷们也没闲着,他们为争夺正统也互相打得不亦乐乎,最后被大清一同收拾了,不团结的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玩完了也没得再想了。大清的入主使纷乱的中原大地再次恢复平静,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得以恢复,好一遍大好形势,可问题来了,怎大清的大臣个个都争着自称奴才了?那又是什么情况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0374.html
相关阅读: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爱情传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极离间袁崇焕
皇太极不但娶过俩寡妇 还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层政斗下的女活佛与白花大蛇秽居案
康熙天子为什么叫“玄烨”?